第九十一章得把戴梓的案子翻過來
鬧了五日,蒙古王爺們終于消停了,胤禛也有些時間陪齊虹,天天看著人騎馬進出,她心里說不出的羨慕,但看著胤禛不是應(yīng)酬蒙古人,就是跟著太子進出,每晚回來都一身酒氣,也就不好問騎馬的事情了。
這日傍晚,胤禛回來讓她換了騎裝跟他去跑馬,齊虹高興的一下跳了起來,騎裝她早拿出來熨燙過了,躲到屏風后面換好,又把頭上的首飾都取下來,讓熙春梳了個兩把頭,只戴了一朵普通的絨花裝飾。
一身天水碧的騎裝顯得齊虹清涼又颯爽,一朵簡單的絨花也讓她光彩照人,胤禛咳嗽一聲,“還是戴個面紗吧!”熙春立刻取了同色的面紗給她戴上。“一起做的!饼R虹的語氣嬌嬌軟軟,還帶著一點討好,就怕不帶她去了,跟來的幾個女眷都老老實實的,只她想著去騎馬,不免心虛。
胤禛嘴角輕揚,齊虹軟糯的語氣讓他心里軟軟的,帶著她出了營帳區(qū),小吉祥牽著一匹通體雪白,四個蹄子漆黑的白馬,站在前面,后面還有好幾匹棗紅馬。
真的找來了白馬,齊虹的眼睛笑成了月牙,胤禛說:“昨天才弄來,在這里騎一騎,等回京再給你找一匹溫順的母馬!
齊虹點頭如搗蒜,面紗跟著飄來飄去,福海拉著馬韁繩,小吉祥跪下來給齊虹踮腳,齊虹有些不適應(yīng)這樣的事情,胤禛踢了他一腳,小吉祥趕緊爬走,胤禛一把把齊虹托上馬背,一踩馬登跨坐在她背后,輕輕一夾馬腹,白馬慢悠悠的往前走。
小吉祥心里有無數(shù)問題,湊近福海,“師傅?不是說福晉跟來了嗎?這……”他得了正院不少好處,心自然向著齊虹。
福海撫額,拎著他的耳朵:“還不去伺候爺和福晉!彼稽c都不想承認這是他的徒弟,福晉不過穿了件不一樣的衣服就認不出來了?
胤禛這邊在草原上應(yīng)酬蒙古王爺,京城里小林子和關(guān)留良接了戴梓回京了,戴梓不到六十歲的年紀因為常年風霜,如今就是一個又黑又瘦的小老頭,長子戴京陪著回來的,他心里并不贊成父親重新入仕途,他心里的怨氣很大,戴梓遲遲不肯回來大半是因為他的阻攔。
戴梓心里是想回京城的,他還想著造槍炮呢,只是戴京和三個弟弟都不同意,戴京是長子,三個弟弟語言舉止都透著對戴京的尊敬,戴京代表四人給出的理由很充分:
父親年邁,不易長途奔波;
父親身體不好,不易旅途勞累;
父親過于耿直,不適合官場生態(tài);事情進入僵持階段,好在戴梓有一顆回京的心,只是得說服他的四個兒子才行。
戴京很早前就中了舉人,戴梓獲罪,一家子流放,他和弟弟的功名也都被擼了,后來遇赦就在鐵嶺辦了個私塾,因為教出幾個秀才在當?shù)睾苡忻麣狻?br>
關(guān)留良就在私塾里幫他打下手,只是悶頭幫著干活,桌椅修補、灑水、掃地都干。學(xué)生功課上的事情他不懂,但充滿人情世故的小故事張嘴就來,在私塾里很有人緣。
時間久了,戴京見他性情不錯,反而跟他聊了起來,說到底就是怕戴梓的硬脾氣再惹了禍事,當年流放盛京,戴梓落下了病根,冬日里總要咳嗽不止,戴京的長子也死在流放的路上。若是戴梓真的私通東洋,戴京作為儒生自有氣節(jié),父親做下的錯事,兒孫自然該替他贖罪,可是,那是赤裸裸的誣陷,戴京這些年受了太多的苦,對功名利祿早已冷了心。再說戴梓就這樣奉昭回京,算戴罪立功還是平反昭雪?沒有一個合適的說法,回去做一個透明人嗎?那誰提起舊案是不是都能諷刺一句、嘲笑一番?依戴梓的脾氣是受不了的,與其讓老頭回去受一番罪不如不去。
關(guān)留良把事情跟小林子一商量,兩個人都覺得戴京的顧慮很有道理,要想戴梓回去不難,兒子不同意,下功夫鼓動老頭也能辦下來?墒,要想老頭長久的為朝廷出力,就得把戴梓的案子翻過來,兩人商量著就傳了信給胤禛。
胤禛沒去草原前接到小林子傳來的信,戴梓的案子牽扯到南懷仁,而南懷仁被康熙尊為“南師”,康熙聽了胤禛的稟報,沉吟片刻,給了一句話:“南師故去也有十多年了,他的性情朕也是知道的。”
胤禛揣摩了一下:康熙跟南懷仁還是有感情的,南懷仁的謚號是“勤敏”二字,如果這件案子要想翻過來就不能提南懷仁,這也是康熙不愿意看到的,在胤禛心里倒想要還原事情本來的面目,思前想后還是先讓李衛(wèi)去查了再說,叫來李衛(wèi)細細吩咐一番。
李衛(wèi)已經(jīng)在刑部做了個主事,他處事圓滑,跟上下的官員都有些交情,戴梓的案子已經(jīng)有十多年了,光找檔案就夠翻找的。
還是因為李衛(wèi)人緣好舍得花錢交朋友,不光找到了完整的檔案,還找到當年經(jīng)手的衙差。
說起來戴梓通東洋這樣的案子該大理寺詳加審理,怎么也得五六個月的時間。也許是戴梓得罪太多的人了,也許是南懷仁影響力太大了,或者有別的什么人在背后推動,案子從順天府遞到大理寺,前后不過十天就定了流放。
案子里另一個關(guān)鍵人物就是投誠得官的陳通巖,不過,他前幾年就死了;他是單身來降,后來在京城娶的妻,兒子如今也不過十歲。陳通巖是張獻忠的義子,跟著張獻忠東征西討也發(fā)了財,他死后妻子張王氏帶著兒子搬回娘家,托庇哥哥王嶺過活,為了兒子以后讀書方便,陳通巖原來的書房也被張王氏原封不動的搬回來了娘家。
李衛(wèi)決定先去陳通巖家看看有沒有線索,他是刑部六品主事,查的是上面交下來的案子,王嶺不過是個從九品城門吏,對上官詢問自然不敢不答,恭恭敬敬的帶著李衛(wèi)到了張王氏兒子的書房。
這屋里除了四面墻都是原樣搬過來的,李衛(wèi)心里盤算若是藏東西能藏哪里?原來的書房早被拆了,就是藏著些東西也不知道散落到哪個犄角旮旯里了。他現(xiàn)在唯一的希望就在這四個裝滿書的大書架,以及一屋子的家具、擺設(sh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