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玩笑,亞片魚肉加肥膘,這是又鮮又香還潤口的組合。
加上韭菜,那就鮮得沒救了。
在餡兒里加水,一是增加餃子餡的汁水含量,還有就是讓餡兒更嫩滑。
“吱吱”冒水的原因就在這里。
這可不是什么餃子湯,而是正宗的汁水來著,能不鮮嗎?
再咀嚼一下,好家伙,餃子皮韌性十足,餡兒滑嫩鮮香,絕了。
不要多吃,只一個餃子就完全征服了這位客人。
這人頭也不抬,甚至連醋也顧不上蘸,一口氣吃了四五個。
終于在休息的時候,想起來倒上點醋繼續(xù)吃。
加了醋后,這小味道,在鮮香中多了一絲解膩的醋味,讓餃子的味道整體得到了升華。
只短短不到五分鐘,十來個餃子就被這位客人一掃而空。
他激動地對著陳陽道:“兄弟,你是在哪開店的?哥們今天就帶著女朋友捧場去!”
陳陽笑了:“我是在帝都開店的!”
話音剛落,那客人盯著陳陽的臉看個不停。
突然他一拍桌面激動道:“臥槽,大哥,你是陳陽!我剛發(fā)現(xiàn)。”
這一幕讓喜家得里的所有人都傻了。
陳陽?
年輕人追捧的明星還是?……
沒聽說過啊。
那客人激動地對老板娘道:“陳陽,這是陳陽,【復(fù)·蘇】你們看過沒?,讓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啞口無言的陳陽啊……”
四周一片茫然。
小伙子激動壞了,掏出手機(jī)就要跟陳陽合影。
陳陽哭笑不得的配合他一連拍了好多張。
好嘛!原來這就是做明星的感覺。
陳陽今天總算是體會到了。
沒想到在千里迢迢之外的魯省濟(jì)南,竟然也有小院的粉絲了。
那客人又是一連串的問題,跟陳陽聊了很久,要不是因為馬上要上班,他真的能拉著陳陽去見他口中美若天仙的女朋友,據(jù)說,那位也是小院和陳陽的鐵粉……
客人臨走前,掏出兩張一百的大鈔遞給老板娘。
老板娘都傻了,這是怎么個情況?
剛剛還鬧著要退錢的客人,怎么突然大方起來了?
她看了看連餃子湯都被喝完的盤子,心中不由升起一個問號:“難道真的這么好吃?”
送走了客人,中午的營業(yè)到這也就差不多了。
就連飯店都只有兩個客人,可想而知這家店的生意是多么凄慘。
陳陽現(xiàn)在是滿肚子的疑問,可老板娘又何嘗不是呢?
等陳陽坐在那慢悠悠喝茶等到三點,老板娘這才擦了擦手,像是打完一場艱苦卓絕的大仗后整個人都輕松了下來。
服務(wù)員們有幾個人乘著晚班到來之前離開了店。
剩下的一兩個也鉆進(jìn)儲物間休息去了。
前廳只剩下陳陽和老板娘兩人。
老板娘坐在陳陽對面正式自我介紹道:“陳兄弟,我姓卓,叫卓熙然。你要不嫌棄的話,就叫我一聲卓姐吧!
陳陽笑道:“卓姐,你這家店到底怎么回事兒?我看你似乎對廚藝……不是很精通!”
其實何止是不精通,這卓姐一看就是廚房小白。
餃子這種東西,看起來簡單,但想要做到極好其實很難。
但同樣的,這玩意想要做得極差也不容易。
可她卻生生把餃子做成了面皮湯,屬實……
卓熙然也是一臉生無可戀道:“陳兄弟,你也知道的,我老公家原來是廚藝世家,九華樓就是我老公的祖上經(jīng)營的!
“本來家里有這個手藝,吃喝應(yīng)該不愁的。”
“但偏偏我老公對餐飲不感興趣,我公公也曾經(jīng)教過他一些,但他卻一心想做生意,并沒有認(rèn)真學(xué)進(jìn)去!
“后來我公公去世了,偏偏那幾年生意不好做,我老公的生意也失敗了,家里欠了一屁股的債!”
陳陽聽了一陣唏噓,估計有人聽了這事兒,都會想不通,這不是守著金山餓死嗎?
其實人啊,真沒法說,興趣不在這里,強(qiáng)扭的瓜不甜。
本來吧,生意敗了也沒啥事。
正好邰家一直住在老九華樓里。
前些年政府就一直要把九華樓附近縣西巷拆遷,并且表示會異地重建,補(bǔ)償拆遷戶。
有了這筆拆遷款,至少生活上不用愁了。
可是這一規(guī)劃,十年了也沒個動靜。
前不久終于開始拆遷,但有關(guān)部門把這些很有歷史文化價值的百年老建筑,就當(dāng)成普通民房給推了。
“經(jīng)七路上的老戲臺被拆了,大維二路的銘新池,曾被譽(yù)為【華北第一池】也被拆了!”
“咱們附近張巽辰鑲牙館,2001年底拆遷時工作人員曾對樓體石頭編號。但在拆遷完成后,重建卻再無音訊!
卓熙然一臉惋惜。
陳陽默然,現(xiàn)在很多古建筑的保護(hù)都不到位,小地方還好,保留下來的古建不多,是個百八年的建筑就被定為文保單位保護(hù)起來。
但越是歷史文化悠久的名城,這些古建的命運越是多舛。
資源太多了,文保部門也開始挑挑揀揀選擇性保護(hù)了。
不過陳陽對九華樓倒不擔(dān)心,這是魯菜的發(fā)源地,文化象征意義極大,當(dāng)?shù)貞?yīng)該會保護(hù)的很好才對。
誰知道卓熙然卓姐一臉怨憤地說道:“千盼萬盼,終于拆了,咱家雖然缺錢,但祖宗留下的東西,咱們還是盼著有一天能夠重建!”
“開始時都說好了,一磚一瓦都編號,然后異地重建!”
“可前些天,我們兩口子來店里時突然接到家里的電話,說是家里被強(qiáng)拆了,等我老公回到家時民工已經(jīng)將九華樓掀了屋頂。墻都推倒了!
“這些天我老公在家里跟政府的人協(xié)商帶走檐角的磚雕和刻著九華樓三個大字的石匾!
“這不店里就只剩我一人了!
可是還是老問題啊,陳陽心說,你又什么都不會,為啥還要開店來著?
卓熙然這時才回答陳陽的疑問。
“拆遷前,家里實在太困難了,我二舅正好開了個水餃店準(zhǔn)備轉(zhuǎn)讓,后來見我們困難,便把這借給我們經(jīng)營著!”
好家伙,這經(jīng)營估計房租都賺不回來吧。
而且陳陽估計,這卓姐的二舅手藝估計也不行,衛(wèi)生也不注意,不然網(wǎng)上為啥清一色的差評?
接手了爛攤子,自己也是個小白,一點經(jīng)營管理方法都沒有,這生意遲早就是關(guān)門大吉。
可是自己的魯菜菜系線索究竟在哪個角落里呆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