餛飩鴨,菜如其名,這道菜中自然有餛飩有鴨。
其實這道菜是淮揚菜中的一道湯菜,做起來非常簡單美味,在蘇省,很多人在家中也常常做這道菜。
簡單來講,就是用鴨煲湯,然后在鴨湯中放入包好的餛飩,這樣吃起來鴨肉酥爛、鴨湯鮮美,一口鴨湯一口餛飩,真的很好吃。
看來在陳陽到小院之前,朱樺和呂小燕已經(jīng)商量好了。
剛開始由呂小燕先做一遍傳統(tǒng)的餛飩鴨,然后再由朱樺做一個創(chuàng)新版的。
師傅要處理鴨子,自然搟餛飩皮的任務就交給了陳陽。
陳陽之前制作過宣堡小餛飩,搟皮肯定沒問題,而且制作餛飩鴨的餛飩就是普通餛飩,對皮的要求沒有宣堡那么薄,那對陳陽來說就更簡單了。
和面、搟皮,陳陽一便操作,還能看著師傅的動作。
師傅先是叫來葉佳怡,讓她現(xiàn)場將鴨子處理了。
選用的鴨子是兩只約莫4斤重的嫩母鴨。
處理做湯的鴨子,第一步就是要去掉鴨臊,之前介紹過,鴨臊這東西非常腥臭,一旦做湯不去掉,一鍋湯也就毀了。
然后呂小燕指導葉佳怡劈開鴨子的脊背,挖去內(nèi)臟,留鴨胗、鴨肝,這一步一定要注意,鴨肝去膽,鴨胗去內(nèi)皮和臟東西。
呂小燕一再強調(diào),一定要跟去鴨臊一樣,非常注意,這些地方能否處理干凈是制作鴨湯好吃與否的關(guān)鍵。
等小師妹小心翼翼處理好后,呂小燕拿過一只鴨子放入剛剛準備好的沸水中燙一下,接著又放進清水里洗干凈。
接著呂小燕親自取來砂鍋,在鍋下墊入竹匴,再往鍋里先放鴨胗、鴨肝,再放蔥結(jié)、姜片,最后將鴨脯朝下蓋住鴨雜。
這時倒紹酒、加清水沒過鴨身,移到火上。
朱樺一邊看一邊感嘆道:“呂大師應該不是我們蘇省人吧?這手藝真是沒話說,食材處理的清爽、用料也拿捏的完美。”
呂小燕笑道:“就是簡單的鴨湯,過獎了過獎了!
說是普通的鴨湯,但朱樺卻明白,要是自己做,那真沒人家大師做的好吃。
要放在平時,自己做到這一步時,就是大火燒開,然后中火慢滾大約一個小時即可。
再看呂小燕呢!
大火燒開后,他先是細細撇去浮沫,然后將找來一個瓷盤壓住鴨身,最后再蓋上鍋蓋,移動到灶上。
“三個小時后就行了!”
“……”所有人都麻了,三個小時,微火。
真要是一般的飯店,哪有這功夫處理鴨子。
一個小時那是極限了,不然真要做這一道菜,一天得有一人專門守著這些砂鍋,成本得要多高?
這邊師妹又處理好了第二只鴨子,朱樺笑道:“這湯就按照呂大師的來,咱那點鄉(xiāng)下手段還是別獻寶了!”
到這里,守著火的自然是陳陽。
大家都去休息,陳陽這個小院的老板倒成了最閑的那個。
百無聊賴中,陳陽拿出手機給王生海打了個電話。
王景山已經(jīng)火化了,也不知道老王這時候在干嘛。
電話接通,王生海對陳陽道:“小五,我正要給你打電話!過了,通過了!”
“什么過了?”陳陽被他搞得一頭霧水。
王生海在電話那頭興奮地解釋了起來。
原來在老王生病那會,他一個師兄在國內(nèi)一個新能源大廠里做中層,老王將他做的一個新能源車工設方案通過那個師兄教給了公司高層。
前些日子聽說這事兒已經(jīng)黃了。
但沒想到的是峰回路轉(zhuǎn),人家的新車決定采用老王的工設方案。
工設這一塊,國內(nèi)大廠很多都采用國外的設計方案。
聽說不是在瑞士,有個山中的小鎮(zhèn),那里的居民就專門給中國車企提供工設方案。
像老王這種,國內(nèi)的工設方案被采納,這些年真的很少有了。
難怪王生海這么激動,陳陽也替這個兄弟高興。
“師兄跟我說現(xiàn)在有兩個方案,一個是一次性買斷,錢不多,只有五十多萬,但對于沒有團隊的個人來說,這筆錢已經(jīng)不少了;另一個方案是我拿十五萬,但可以得到一份公司技術(shù)部的工作,一年收入大概30個!”
陳陽知道王生海做夢都想進車企,這是他的愛好,也是他想為之奮斗一生的事業(yè)。
于是他笑道:“那必須第二種啊,一年三十萬,過幾年,你小子也是高薪白領(lǐng)了!”
誰知王生海笑了笑:“我,我已經(jīng)選了第一種!”
“臥槽!”陳陽愣了,“為啥?”
王生海笑道:“五十萬正好可以把這段時間欠你的錢還了,然后再處理處理家里的事情,也有不少要用錢的地方!”
陳陽真的想罵人:“我踏馬不著急用錢!”
王生海笑道:“我知道,但我也不想欠錢!”
“……”
半晌后王生海道:“我爸頭七那天我來找你!在你那過一天,沒意見吧?”
頭七,按照傳說,這是最后一次回家看看,這一天,死者的家屬要早早做好供品,然后避出家門。
當天晚上是不能留在家中的。
陳陽聞言笑道:“行,歡迎歡迎,咱們正好這么多年沒好好聊聊天了!”
這時王生海突然說道:“小五,你那天送來的餑餑桌子,銅盤我都幫你收好了,等那天一起給你送過來,對了,你送的這餑餑桌子真是絕了!”
陳陽聞言眼睛一亮:“哦?具體說說!”
王生海道:“我爸出殯之后,我就把餑餑桌子上的餑餑給分給親戚鄰居了。”
“你還記得我那個登賬的堂叔嗎?”
陳陽當然記得,就是那個堂叔也看不慣王生海姑姑一家的言行,出言打抱不平來著。
“我那堂叔回去后把你們做的餑餑拿平底鍋這么一炕,嗬!全家吃的贊不絕口!
“剛開始我還以為就是我堂叔安慰我來著,你猜怎么著,后來好多鄰居給我打電話,都向我打聽這餑餑桌子是在哪訂的!
“我哪知道你是從哪弄來的?沒轍我就只能把你的號碼給這些鄰居發(fā)過去了!”
陳陽笑了,看來這餑餑鋪子的生意有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