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看著這稀奇古怪的奏疏,滿心疑惑。
可百官們卻又詫異了。
陳氏所救?
這天底下,還有幾個陳氏?
大家第一個反應(yīng)是……這一開始,莫不就是陳家的某個把戲吧!
李世民隨即道:“召太子和陳正泰二人進(jìn)來!
一會兒的功夫,太子與陳正泰入殿。
李世民看著這兩個家伙,頓時又想起了一貫和九百九十九文的事。
壓著心頭的怒火,指了指案牘上的奏疏,道:“現(xiàn)在知道錯了嗎?”
李承乾道:“兒臣不知,還請父皇明示!
陳正泰卻道:“兒臣已經(jīng)知道了,還請陛下責(zé)罰!
李世民搖搖頭,一副拿你們二人沒有辦法的樣子,隨即便道:“一個是太子,一個是親王,毫無慈念,拿出一貫和九百九十九文錢,這是故意想要羞辱誰?好啦,且不說這些……朕來問你們,玄奘已經(jīng)回到了長安,這是怎么回事?”
前頭的話,其實李承乾和陳正泰早就預(yù)備了挨這頓罵的。
可是后頭這句話,卻讓李承乾和陳正泰猛地狂喜起來。
玄奘……救回來了?
“陛下……”陳正泰立即道:“這消息,千真萬確嗎?”
“當(dāng)然千真萬確,莫非銀臺還敢膽大到欺君罔上嗎?”
陳正泰一下子的……覺得自己的腰桿子挺直了。
臥槽……真的成功了。
這下厲害了。
李承乾也禁不住,慢慢的抬起了自己的下巴,矯首昂視。
李承乾此前對于這一次營救是沒有太大信心的。
不過,顯然就算失敗,損失也不大。
而現(xiàn)在……竟是成了。
玄奘竟當(dāng)真回了來……
這絕對是天大的喜事啊。
而陳正泰也已深吸了一口氣。
能救回來,當(dāng)然極不容易,這可是陳家許多人舍了性命救回來的啊。
這不只是救回一個人這樣簡單,而是只此一事,便可改變整個世界的格局的大事。
李世民顯得很震驚,不由道:“怎么,陳家跑去和大食人……議和了嗎?”
這件事,他不知道。
不過……無論怎么說,陳家就算是私下里和大食議和,那也沒關(guān)系。
畢竟……現(xiàn)在這個玄奘的事鬧的這樣大,派人前去和大食人接洽,與他們進(jìn)行某些交易,也是可以理解的。
人回來便好。
陳正泰則是立馬就搖頭道:“陛下,陳家沒有議和!
李世民眉一挑,不解地道:“沒有?”
似乎怕李世民不信,陳正泰很認(rèn)真的搖頭:“真的沒有!
“那這人,是如何救出來的?”李世民從陳正泰慎重的臉色看來,已經(jīng)信了,只是……
百思不得其解啊,既不可能是出兵,也沒有議和,這顯然于情于理都說不通。
文武百官們也都詫異地看著陳正泰,一副匪夷所思的樣子。
陳正泰卻是笑了笑,隨即躬身道:“陛下,兒臣做的很簡單,便是派了一些陳家子弟前往大食……”
李世民目中帶著疑竇:“而后呢?”
陳正泰咳嗽一聲,道:“而后……就很簡單了,這些陳家子弟進(jìn)入了大食國的王都后,兵分兩路,一路襲擊了他們的兵營,借以掩人耳目,聲東擊西。而另外一路,直接襲了他們的王宮,俘虜了他們的國王和王公貴族,最后再將人挾持到波斯,要求大食國交換人質(zhì)。”
“……”
故而……殿中頓時又嘩然了起來。
許多人的第一個反應(yīng),就是不可能。
“陳家出了多少兵馬?”李靖率先問道。
陳正泰道:“九十余人。”
居然……九十余人?
李世民已是啞口無言。
這就太可怕了。
才九十多個人,深入數(shù)千里,直接把人綁票了,而綁票的人……卻是對方的國王。
這有些像是天方夜譚!
群臣已是議論紛紛,忍不住低聲議論起來,許多人還是覺得不可置信。
畢竟這是幾千里之外的事,誰知道真假呀,可也有的人認(rèn)為陳正泰不至于如此膽大包天,居然敢在這樣的場合下欺君罔上。
就在大家非議之時,李靖皺眉道:“我無論如何也無法想象數(shù)十人可以做到這樣的事。你們是如何進(jìn)入大食的?”
“以出使的名義,表面上是帶著厚禮,前往大食的國都,讓大食人誤以為,我們乃是前去議和。”陳正泰這時候表現(xiàn)得很低調(diào)。
殿中君臣都屏住了呼吸,心里固然有許多的疑竇,可此時,卻不得不安靜地傾聽著。
李靖點(diǎn)點(diǎn)頭,接著道:“以此名義進(jìn)入大食國的國都,卻也未必沒有可能。只是……如何營救呢?”
陳正泰便道:“先令其兵營混亂,可以使用火藥,他們在明,我們在暗,猛地一次突襲,勢必引起炸營!而炸營會是什么后果,想來李將軍比我清楚。”
李靖此時就不禁佩服起陳正泰了。
炸營是什么意思,他當(dāng)然清楚,任何帶兵的人都清楚這是什么意思,軍隊聚集在一起,一群血?dú)夥絼偟娜,卻因為需要操練,因而人們的精神是緊繃的,一旦在夜晚,軍中突然出現(xiàn)了某種混亂,便會引發(fā)士兵們的恐懼,而這種恐懼一旦開始蔓延,便會相互踐踏,根本就沒有辦法進(jìn)行約束。
李靖隨即又問道:“如何取宮中呢?”
“這個簡單,用飛球,在襲擊兵營的同時,一隊人馬利用飛球,以及夜色的掩護(hù),直接出現(xiàn)在對方的王宮,而后……降落,只是必須在一炷香之內(nèi),直接拿下國王和王孫貴族,將他們挾持登上飛球,再立即撤走!
陳正泰的回答,確實很簡單。
至少大致的作戰(zhàn)思路,是可以服眾的。
聲東擊西,擒賊先擒王。
這其實也是兵法。
當(dāng)然……這里頭唯一的問題就在于……事情說的很簡單,可里頭的細(xì)節(jié)……處處都在難點(diǎn)。
比如,襲擊兵營很簡單,可怎么能確保成功,又怎么確保這些人全身而退?
飛球抵達(dá)王宮很簡單,可落地之后,怎么確保迅速的擊潰對方的守衛(wèi),同時確保在極短的時間之內(nèi)挾持大食王?而后……又怎么確保在大軍包圍的情況之下從容撤走?
甚至是撤走之后,如何接應(yīng),怎么確保擺脫追兵?
作戰(zhàn)計劃是一回事,執(zhí)行卻是另外一回事了!
不難想象,任何一點(diǎn)紕漏,或者是出現(xiàn)任何一丁點(diǎn)的差錯,都可能導(dǎo)致全軍覆沒。
李世民和李靖這樣的人,帶兵多年,是最清楚這一點(diǎn)的,作戰(zhàn)的計劃列的越細(xì),可能出現(xiàn)的紕漏越多,于是這些紕漏積重難返,最后引發(fā)巨大的問題。
于是李世民一臉震驚地道:“正泰,這個計劃,是你想出來的?”
“不!标愓⿹u搖頭道:“是太子殿下和兒臣一起想出來的。當(dāng)時聽聞玄奘出了危險,天下振動,長安百姓,無不心切玄奘和尚。太子殿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對兒臣說,成日哭哭啼啼的有個什么用,莫非給佛祖塑了金身,掛了一個祈福牌子,成日阿彌陀佛,便能將高僧救回來嗎?兒臣與太子殿下一樣,感同身受,深知成日哭哭啼啼,倒不如……想方設(shè)法地進(jìn)行營救更實在!正因為如此,太子和兒臣便一起制定出了一個作戰(zhàn)的方略!”
說到這里,陳正泰頓了頓,才又道:“這個計劃……擬定之后,我們都覺得希望還是很大的,一方面,我們是有備攻無備。另一方面,我大唐的殺手锏,那大食人尚不清楚,只要我們突然襲擊,并且掐準(zhǔn)時間,確保一炷香之內(nèi)完成計劃,那么……即便這大食人有百萬大軍,我們照樣可以取上將首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