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驚惶不安的丟下了武器,而此時……那一隊大唐重騎,卻已奔著后隊的數(shù)萬輔兵,發(fā)起了攻擊。
就在此時,天上下起了雪絮。
雪花飄落,落在這數(shù)不清的尸首上,襯托著這生靈涂炭的悲涼!
地上到處都是人的哀嚎,無主的戰(zhàn)馬打著響鼻,佇立于原地。
漫山遍野的步兵,已經(jīng)開始拔出了腰間的佩刀,而后三五成群,開始掃蕩戰(zhàn)場。
對落馬之人,繳了武器,喝令其自行捆綁。
若是重傷者,則是毫不猶豫補上一刀,算是給對方一個痛快。
步兵們掃蕩了一遍之后,而后便開始組織起仁川城內(nèi)的難民們繼續(xù)掃蕩戰(zhàn)場。
但凡愿去的,需將所有尸首負責掩埋,不過好處便是……所有的戰(zhàn)利品,統(tǒng)統(tǒng)歸屬他們。
一下子的,便征集了八九千人,這些人浩浩蕩蕩的出現(xiàn)在戰(zhàn)場,忍著惡臭,卻是干勁十足。
他們活下來了。
最重要的是……掃蕩戰(zhàn)場,本身就是一樁美差,尤其是對于那些窮苦人而言。
這些刀劍,還有甲胄,仁川城里有專門的人收購,大幾十文錢一斤。
不只如此,這些尸首身上,說不準還藏著銅錢等物,若是遇到一個武官,那么戰(zhàn)利品就更加的豐厚了。
原本這些事,是天策軍去干的。
可顯然,天策軍不屑去搶奪這些戰(zhàn)利品,他們的餉銀豐厚,待遇也是極好,將來立了功,有遠大的前程,就算將來退伍,也會有較為體面的工作。
仁川城已傳出了捷報,一時之間,城中嘩然,許多人都不免有一種劫后余生的感覺。
當日,仁川的土地和宅邸,價格便攀升了數(shù)成!
這其實也都可以理解。大唐的軍力足以一日之間擊破高句麗的精銳,這就意味著,這仁川已處于絕對安全的狀態(tài)。
在劫后余生之后的人,是最懂得安全的可貴的,再加上仁川因為大量難民涌入,各種資本價格本就在攀升,也有不少人想盡辦法在此投資,獲得盈利。
而就在此時……陳正泰卻是馬不停蹄,一面命人收容敗兵,一面命人預(yù)備好艦船。
因為到了次日后,大軍便將登上艦船,沿著陸地一路北上,將直抵靠近高句麗都城的港灣,而后登陸,目標……國內(nèi)城。
………………
朝廷的大軍,在兩個月不到的時間里,抵達了遼河。
在此期間,徐達早已率軍到達幽州。
至十月,李世民的車駕先至定州。
在這定州的前線,李世民頒布了許多的詔書,要求各地出征的府兵,若父子從軍者,留兒子在家,兄弟從軍者,留弟弟在家,各地府兵,若有老弱病殘,則可在定州待命。
此時軍中出現(xiàn)了一些疫情,李世民便親自慰問生病的士兵,把他們托付給州縣治療。
李世民的出現(xiàn),大大的增加了河北之地軍民百姓征高句麗的熱情!
于是,有很多人不預(yù)征名,自愿以私裝從軍,紛紛請命,口稱:“不求縣官勛賞,惟愿效死遼東!”
李世民得到了奏疏之后,卻并不允許。
而后,他一路帶著禁軍疾奔,火速地親至前線。
唐軍的進展很快,因為高句麗的主力都在國內(nèi)城一帶,遼東諸郡多為老弱病殘!因而,李靖輕易的率軍渡過了遼河,于是遼東諸郡的高句麗城池紛紛閉門自守。
不久,張公瑾率軍,向建安城進兵的途中,擊破了三千高句麗士兵,斬首千余,獲得了第一場大捷。
捷報傳到了李世民的大帳。
李世民大喜,開懷大笑地對張千和隋軍的長孫無忌等人道:“張公瑾勇不可當,朕之虎將也,有此強將精兵,何愁遼東不能平定呢?”
于是,下旨犒賞張公瑾所部,敕張公瑾為進封鄒國公。
長孫無忌等人的心里都酸溜溜的。
其實他們心里很清楚,張公瑾這一次的戰(zhàn)績很水,畢竟率領(lǐng)精銳,直接破了幾千高句麗的郡兵而已,這些郡兵,各部的將軍誰若是遭遇,都能大破。
可張公瑾的運氣也是見了鬼了,就是這么的好!
這遼東各城的高句麗人都禁閉不敢出來,偏巧就有一群無頭蒼蠅,還恰好又被張公瑾碰到,這張公瑾直接從郡公升為了國公,一下子完成了人生的逆襲。
其實大家都知道,這一次張公瑾的功勞雖然很水,卻也知道陛下之所以重賞,其實就是千金買骨!
李世民的意思很明顯,這破了幾千散兵游勇,朕便如此不吝賞賜,這高句麗號稱有官軍六十萬,還有十數(shù)萬精銳,大家還愣著干什么,帶著各部趕緊去搶人頭吧。
不得不說,這一手很有效。
不久之后,秦瓊所部,便破了建安城,一下子打開了遼東的門戶。
磨刀霍霍的各部,齊頭并進,以至于李靖的中軍居然有些追趕不上。
而李世民的大營,也是喘氣的功夫,便緊緊追上。
這也沒辦法,前頭的進展太快了,攻勢痕跡,大家都在拼命,一個個憋足了勁。
今天前線是在這里,明日這前線就向西推了三四十里了。
李世民御駕親征,他的大帳,自然而然也要死死咬著前頭的各部兵馬。
只是如此一來,倒是糧草的供應(yīng),一下子的拉長了。
這令李世民意識到……這樣的打法固然進展很順利,卻容易出現(xiàn)戰(zhàn)線過長,被高句麗人反擊的危險。
于是又下旨,令各部稍作休整。
可這個時候,果然傳出了噩耗,李思摩所部攻打白巖城,終于受挫,將士損失了一千多人,而李思摩更是運氣不好,被弩矢射中。
這李思摩大為恐慌,他心里很清楚,各部的進展都很順,只有自己攻白巖城,卻遭到了高句麗人的拼命抵抗,這第一場敗仗,便出在他的身上。
李思摩乃是DTZ的貴族,早年便投奔了李唐,被李世民封為了右衛(wèi)大將軍。
他本是突厥人,此次作戰(zhàn)又很不順利,自然而然的就覺得李世民必定要懲罰他,于是忙上書請罪,一面又讓人圍了白巖城,在城外養(yǎng)病。
李世民得了奏疏,不免皺眉。
長孫無忌道:“李思摩貪功冒進,此次遭遇了大敗,使我大唐為人所笑,陛下該罰他的俸祿,降他的爵位,以儆效尤!
李世民頷首:“這里距離白巖城有多遠!
“七十里!
李世民虎目一張,道:“命精銳的禁衛(wèi),輕騎隨朕來!
長孫無忌大惑不解。
李世民卻已穿戴了甲胄,帶著數(shù)百精銳的禁衛(wèi),離開了御營,一路朝白巖城狂奔。
長孫無忌覺得這樣太危險了,雖有數(shù)百扈從,可這畢竟是戰(zhàn)場,誰知道各部的縫隙之間,是否還有高句麗賊軍,一旦遭遇,附近的各部兵馬,未必能營救及時。
可顯然,李世民是冒險慣了,一路疾奔之后,在當日傍晚,便抵達了白巖城外。
此時天寒地凍,即便李世民的面上,也已凍得發(fā)紫,他先命人前去李思摩的大營報信,過不多時,軍中的將校紛紛出營行禮。
這李思摩部,有小半乃是當初投降的突厥人,眾人見了李世民,皆是惶恐不安。
眾人都猜想,此次受挫,想來陛下是來懲罰了。
“李思摩何在?”李世民騎在高頭大馬上居高臨下地道。
一名副將連忙上前道:“陛下,將軍受了傷,不能下地,聽聞陛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