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心里則是懷著大義,而后才會想到自己和自己身邊的至親。說壞一些叫迂腐,說好一些,叫忠直。不過學生可以肯定的是,但凡只要托付給這樣人的事,他一定會盡心竭力去完成!
陳正泰點點頭道:“先不理他,此人年紀還小……”
武珝搖搖頭:“恩師,其實……現(xiàn)在想不理他也來不及了!
“為何?”
“恩師忘了,學生說他是個迂腐的人,現(xiàn)在……他心里認定了太原會謀反,這樣的人,一旦認定的事,九頭牛也拉不回來的,所以……他雖只是少年,而且也不過是一個白丁,可是……他會想盡一切辦法去拯救太原的,恩師想不理他,怕都難了!
“怎么……他還敢在門口堵我不成,我還不信了!”
事實證明……這家伙真在陳家門口堵著陳正泰了。
次日清早,陳正泰坐車出門要往天策軍大營,卻見這陳家門前,一個少年佇立著。
這家伙見了陳正泰的車馬,竟也不上去阻攔,而是在道旁深深作了個揖。
陳正泰一臉無語,下令停車,將門房招來道:“此人何時在此的?”
門房低聲道:“殿下,此人昨天出了府就一直沒有離開了,是不是現(xiàn)在將他趕走?”
居然等了一夜!
這時,陳正泰想起了武珝的話……這才知道,什么叫做想不理他都難了。
………………
第三章送到,求月票。
陳正泰搖搖頭:“不必驅趕他,隨他去吧。”
說著,吩咐車夫走了。
狄仁杰這種人,是一根筋的。
這個時候,李世民都擺明著要準備著收拾此人了,他竟還想著跑來陳家胡攪蠻纏。
不過這并不打緊。
因為就在今日,魏征已經出發(fā)前往太原了。
對于此次太原之行,魏征沒有什么怨言,臨行時,也只帶了幾個童仆,當然……陳正泰也沒啥可以表示的,人嘛,出門在外,又是二五仔的活,當然不能缺錢。
因而……陳正泰直接塞給了他一個皮箱子,箱子里的錢也不過百來萬貫的欠條而已。
隨便花,拿錢砸死那些太原文武官吏。
魏征不是沒見過錢的人,在交易所里,每日不知多少金錢交易,有人為了讓魏征網開一面,也有不少人想送大錢到魏征手里,可魏征一概拒絕。
只有恩師的錢,他卻坦坦蕩蕩的接了,陳家有錢,幫恩師花一點,也算是成全了師生的情誼了。
至于那李祐到底會不會反,眼下卻是未知的事,不過是防范于未然而已。
而這狄仁杰……還是太年輕了,陳正泰對他的印象談不上好壞,只是暫時來說,覺得這個人……有點犟。
當然,少年人大抵都是如此,陳正泰不也如此嗎?
眼下對于陳正泰而言,至關重要的卻是遷居河西的事,崔家以及大量的人口需前往河西,前期若是不能妥善安置,是要出大問題的。
因而,他早早讓河西那邊向胡人大量購置糧食,畢竟鐵路還未修通,無論從哪里調糧,都需大費周章,河西那一塊還未開荒,這就意味著,前期所有的糧食,都需通過貿易獲取。
好在精瓷的買賣居然依舊出奇的好,也不知是不是朱文燁的文章起了作用,那河西之地,不只有吐蕃人,有波斯人,還有西域諸國的商賈,據聞已經開始出現(xiàn)了不少天竺人和羅馬人了。
這倒是讓陳正泰大為意外,天竺商賈歷經艱險,帶著大量的寶貨到河西,一方面是在吐蕃和泥婆羅國的推廣之下,人們似乎對于這等能保值且做工精美的瓷器格外的喜愛,另一方面,也是吐蕃精瓷的價格,居然格外的高,為了免得被吐蕃的中間商賺差價,索性直接轉道河西,畢竟……河西本就和吐蕃毗鄰。
而羅馬商賈也大抵如此,當然這個羅馬……理應是東羅馬,他們占據著歐亞大陸的交匯之處,扼守要害,本身就是中間商,似乎也在求取難得的精瓷,希望能夠憑借地利,將貨物轉銷西方內腹。
等到商賈們齊聚于此的時候,他們很快發(fā)現(xiàn),精瓷并非是河西的唯一特色,因為這河西之地齊聚了四海的商賈,這些商賈為了換取精瓷,卻也吸取了四海的特產,無論是哪里的貨物,來河西買就對了。
這對于許多商賈而言,是極大的利好,因為一個羅馬的商賈,除了購買精瓷,還可將一些天竺和大唐的特產帶回,勢必也能回去賣個好價錢。
而天竺國的商賈除了精瓷,也喜愛大唐的寶貨以及羅馬和波斯的特產,既然來都來了,帶一些回去,也可牟利。
甚至開始有不少商賈常駐于河西,尋覓機會。
崔家人已經開始有一部分部曲抵達了西寧城外五十里之處,陳家已給他們確權了四塊土地,不過眼下對于崔家而言,最值得開發(fā)的便是此處了,他們在土地的邊緣,也就是最靠近西寧城的地方,且此處靠近規(guī)劃的一處車站,相聚也不過十幾里,數(shù)千部曲先行抵達這里,陳家也給他們分撥了一批奴隸。
他們在巡視了自己分得的土地之后,便開始在最靠近西寧城的地方營建大量的房屋。
這方面,崔家顯然是很有心得的,畢竟是經營土地起家的嘛,有數(shù)十代經營土地的經驗,而且家族之中,也有大量管理土地的人才。
而且……他們家里的宅邸,絕不是尋常的村落,而是先營造塢堡。
所謂塢堡,其實是世族們特有的民間防衛(wèi)性建筑,這塢堡最初是在西漢末年開始出現(xiàn)雛形,大約形成王莽天鳳年間,當時北方大饑,社會動蕩不安。富豪之家為求自保,紛紛構筑塢堡營壁。
世族們擁有豐富的應對亂世時的經驗。
畢竟亂世之時,民不聊生,盜賊四起,胡人入主中原,天下將傾,到處都是兵災人禍,而在這個時候,為了保護自己的財產,大戶們的建筑,都會選擇類似于堡壘的形式!
他們在自己的莊園里,壘砌高墻,并且設置大量軍事的防衛(wèi)措施,平日里,就讓部曲們耕種莊園里的土地,所獲得的糧食,統(tǒng)統(tǒng)儲存于塢堡的糧倉之中,而一旦發(fā)生了變故,便立即召集族人和部曲聚集于塢堡之內,保全自己的財產,并且確保能夠抵御亂軍的襲擊。
塢堡之內,不但有高墻,還會在外圍挖一個護城河,會設置箭樓,囤積弓箭,亂石,火油以及一切可以防守的措施,宛如銅墻鐵壁一般。
就如清河崔氏在清河的塢堡,就很知名,因為當初胡人入關之后,曾無數(shù)次打過崔家的主意,可最后他們發(fā)現(xiàn),這樣的世族,比石頭還要難啃!
這些人雖然有錢有糧,可錢糧都囤積在堡壘之中,堡壘可以供應里頭的崔家族人以及部曲吃喝三五年以上,而且那城墻,高不可攀,一旦攻擊這里,又因為堡壘內大多都是崔家的血親,以及世代依附的部曲,所以遭遇到的都是最為頑強的抵抗。
原本到了大唐,天下太平,這關內的塢堡防衛(wèi)功能已開始減弱,可現(xiàn)在在這河西,考慮到四處都有胡人虎視眈眈,因而對于崔家而言,既要遷居于此,第一個要營建的就是這樣的堡壘了。
除此之外,莊園的建設,河渠的疏通,未來要開墾的土地……這些,對于崔家而言,都是手到擒來之事,他們視土地為資產,且尤其擅長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