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在這時,外頭有人道:“是誰要冒充御史,讓小爺我看看,我打不死他們,他們是御史,我名字倒過來寫……”
說著,便見一人莽撞的沖進來,這開春的天里還有幾分寒氣,可這少年,卻只穿著一件不能御寒的短衣,他血氣方剛,渾身還冒著熱氣,氣咻咻的沖進來。
那馬英初一愣,方才還板著臉,大聲呵斥,這是長久御史生涯帶來的習慣。
現(xiàn)在一看一個莽撞的少年沖進來,先是罵:“是什么人,給我滾出去!
接下來便道:“小漢,你這是干什么?”
此后又道:“小郎君,你不要無禮。”
而后又是:“小英雄,有話好好說。”
最后似乎連嗓子都哆嗦了:“賢侄不要如此!
可悲的是……這些話沒有什么用處,緊接著便傳出啊呀的哀嚎聲。
又聽那少年的聲音,咋咋呼呼道:“現(xiàn)在嘗到厲害了吧,還敢不敢冒充御史,你以為我程處默小爺爺是假的,下次見你這般的騙子,便打你一次!”
程處默……
一群人狼狽逃竄出來,而后咬牙切齒,那不是程咬金家里的不肖子嗎?久聞他和陳家不清不楚,不明不白……
“啊呀……快走,快走……”
…………
李世民已穩(wěn)穩(wěn)的坐在了茶肆的二樓,靠著軒窗的位置,自這里,此時長安城已漸漸復蘇了,早起的百姓開始起了一日的生計,街道上的人流日漸增多。
也有不少人,開始出現(xiàn)在茶肆里。
三三兩兩,有人只是來吃個早茶,有人則是呼朋喚友,談天說地。
李世民則呆呆的坐著,護衛(wèi)們另坐了兩桌,只有張千在旁陪著。
這里很有市井氣,其實李世民是頗喜歡的,在宮里待久了,沾了一些煙火,總讓他心里頗為愜意。
卻在這時,外頭有貨郎大叫道:“新聞報,新聞報,新鮮出爐的新聞報,趕緊……趕緊,大消息……有大消息……朔方城建成完工,木軌已修至八成,又需新募一批匠人,開采朔方鐵礦與煤礦,待遇優(yōu)厚……淮南水患……淮南出了水患……”
李世民留了心,朝張千使了個眼色。
其實這貨郎下頭一叫賣,就有許多人涌上去。
買報的人有著不同的心思,做買賣的人,希望尋覓商機。讀書的人,是因為里頭有一個版面專門會刊載文章。而文章其實是很值錢的,一篇好的文章,能導致洛陽紙貴,只是那時候,人們只能靠親筆抄錄文章罷了,現(xiàn)在人家直接印刷了出來。
尋常百姓,也會湊熱鬧似的想買一張,家里拮據(jù),可現(xiàn)在孩子們?nèi)羰悄苷J字,將來入了作坊或是其他的營生,往往工錢比那大字不識的人多一些,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報紙上頭這么多字,而且據(jù)聞,里頭的字沒有之乎者也,和太多彎彎繞繞,和口語差不多,學習起來方便。
至于達官貴人,自然不必說了,反正有錢,就算不看,府上的人也會采買回去。
那貨郎被七八人圍著,便是茶肆里的人,也紛紛推開窗來,望著街下,口里道:“貨郎,你上來……”
那貨郎聽了,吆喝一聲,和街面上的買報人交易完了,便興沖沖的上樓,抱著一沓的新聞報,一桌桌的兜售。
這里的伙計是不會去管的,以為知道客人們需要貨郎跑腿,若是將人趕走,客官們難免要罵。
張千也匆匆上去,買了一份,而后送到了李世民面前。
…………
感謝柒彩縫紉線同學成為本書新盟主,拜謝。
更新出錯了,萬分抱歉,老虎這段時間爆更挽回大家損失吧。
李世民打開報紙,其實心里是帶著幾分期待和莫名激動的。
不過方才貨郎吆喝的時候,其實并沒有提及到他文章的事,這一度讓李世民以為,陳家是不是印錯了。
不過這映入眼簾的第一版,便看到了自己的文章,頓時讓李世民醒悟過來,理應(yīng)是涉及到了皇帝,所以貨郎不敢用這個做賣點叫賣。
只是李世民的文章,依舊還是列在了頭版,非常的醒目!
李世民隨即細細看了這熟悉的文章一遍,大抵覺得沒有什么錯誤,心里才舒了口氣。
茶肆里同座的人,此時也都打開了報紙,能來此喝茶的人,不說非富即貴,往往家里是略有浮財?shù),所以買報紙的人不少!
消息這東西,就是如此……第一次看的時候覺得是新鮮,可第二次看的時候……就開始慢慢養(yǎng)成習慣了。
畢竟,看過了報紙之后,可以拿里頭的消息和人攀談,若是別人看過,你沒有看,便很難和人交流了。
只是這一次,有人打開了報,瞬間臉色就變了,口里不由自主地道:“不得了,不得了了!
說話的人,一臉凝重的樣子,臉都白了。
其他幾個有些舍不得買報的人,一下子給吸引了注意力,又不好湊上去借別人的報看,見這人打開報紙后如此,心里便百爪撓心,心說莫不是出了什么大事?
于是再顧不得心疼那三十文錢,索性叫住了那即將下樓繼續(xù)去販售的貨郎,急匆匆的道:“我也來一份!
貨郎的精神,頓時備受鼓舞。
今日報紙的銷量,比之昨日更佳,這一份報,他自己便可掙兩文錢,這工作雖然辛苦,倒是足夠養(yǎng)活一家老小了,于是忙殷勤的繼續(xù)販售,而后下樓去。
大家心里正急著呢,拿到了報紙,便迫不及待的打開了,隨即……皇帝的文章便映入了眼簾。
這對于尋常百姓而言,簡直就是破天荒的事!畢竟上頭的署名,可是明明白白……真是聞所未聞啊。
事實上,對于尋常百姓而言,皇帝距離他們太遠了,他們接觸得最近的,不過是小吏而已!
哪怕是一個小小的七品官,在他們的眼里,也是極了不得的人物了,再往上,任何一個即使再不入流的大臣,對他們而言也很嚇人了。
可現(xiàn)在……突然見著這個……換做是誰也覺得受不了。
他們瞪大著眼睛,直直地看著這報紙,像要鉆進了報紙里一般,恨不得眼睛貼著報紙里頭,一個字一個字的辨認,顯得極其認真。
其他版的消息,他們顯然一概沒興趣了,而是將這文章細細的看過了幾遍,這才恍然之間抬起頭來。
李世民顯然很注意人們對于自己文章的反響,因此表面上也低頭認真看報的樣子,面上卻是不露聲色。
此時……一個老儒生模樣的人突然哎呀一聲,隨即搖搖頭道:“這……這真是陛下所撰寫的文章啊!否則,誰敢這樣的大膽,口氣這般的大?哎……這真是聞所未聞啊。”
這番話一出,整個茶肆里,頓時沸騰了。
這的確是破天荒的事……
“這新聞報,竟可勞動陛下親自動筆撰寫文章,實在是……實在是……老夫早就曉得它背景深厚了。”
李世民見眾人駭然的樣子,心里忍不住想笑。
另一邊,一個中年商賈模樣的人亦忍不住道:“陛下這一篇文章,說的乃是勸學,勸軍民百姓都盡力讀書,此書……我誦讀了幾遍,卻不知……陛下修撰此文,又發(fā)在這報上,乃是何意?”
茶肆里的人頓時熱鬧起來,那老儒生捋著須,搖頭晃腦地又道:“勸學嘛,自然是有深意了,當今皇帝,雖是馬上得的天下,可終究知道,馬上得天下,下馬文治天下的道理,這人人若是都能習得孔孟之道,豈不就是人人能知書達理,最終不就能天下大治了嗎?陛下圣明,真是一下子便抓住了天下大治的要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