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放手去辦吧,朕下旨出六萬貫,再加上糧食十一萬石,修筑公主府,工部也會調(diào)撥出一批匠人,其他再多的,朕也給不了啦,朕有許多女兒呢,再加上太上皇也有許多子女……”
其實李世民這已算是很舍得了。
陳正泰頷首道:“恩師已經(jīng)十分大方了,學(xué)生一定將這些錢統(tǒng)統(tǒng)花在有用的地方,絕不浪費一分半點。”
李世民高興起來,這算不算四兩撥千斤?
相比于天下其他的各姓,陳家倒確實是干了一樁大好事,他萬萬想不到,陳正泰居然想將自己族人遷徙去大漠。
這樣的要求,真可謂是聞所未聞了。
此時,李世民倒是恨不得將其他的世族,也統(tǒng)統(tǒng)趕出去得了,眼不見為凈嘛。
不過很明顯,沒有人如同陳氏這樣‘傻’。
此時,李世民的心情自是很好,隨即便想到了一件事,于是道:“真聽聞長孫沖和房遺愛都已入了學(xué)堂,料來他們會有所不適吧!
陳正泰便正色道:“恩師,他們倒是乖巧,自入了學(xué),便一心讀書,兩耳不聞窗外事了!
李世民聽到這里,自是一臉不信的樣子。
即使是李世民,可也知道這兩個家伙可謂是臭名昭著,長安城里,誰人不知,誰人不曉。
好幾次百騎密奏,都是說此二人成日花天酒地,吃喝玩樂,日夜不休,而且還橫行長安,四處與人沖突。
若不是看在長孫無忌和房玄齡的份上,這樣的惡少年,李世民早就下旨收拾了。
李世民心里就認(rèn)定了,陳正泰所謂的用心讀書,十之八九不過是飾非掩丑的說法,不足為信。
李世民道:“只要他們不出來害人,也未嘗不是壞事,倒是有勞你掛心了。不過房卿和長孫卿家,很惦記著他們的孩子,又不好去問你,卻成日問到朕這里來,朕也煩惱。你自己斟酌著辦吧。不過……畢竟他們是少年人,若是他們有什么過錯,你多幾分耐心!
這兩個家伙,屬于任何人看了,都會放棄治療的那種。
李世民甚至不指望這兩個家伙出仕,這樣反而是最安全的,人能活著就好,反正大唐總還養(yǎng)得起兩個廢物。
陳正泰也算是服了這兩個渣渣了,不但這惡名,連皇帝都知道,而且陛下這口氣,倒像是隨手解決了兩個垃圾一般。
大抵的意思是,這兩個垃圾你捂好了,別讓它們的臭氣散出來,這就算是你陳正泰的大功勞了。
陳正泰有些哭笑不得,也只好訕訕應(yīng)下。
李世民心情很舒坦,突然覺得這陳正泰就像幫了自己解決了兩個大難題,想了想,又囑咐:“其實觀音是極上心長孫沖的,畢竟是親侄嘛,若是能教就教一些學(xué)問。不過此子甚惡,朕可不指望他能讀書,婦道人家嘛,總是覺得孩子還小,長大就懂事了?蛇@世上,哪里有這樣的事,小時尚且如此,大了,那還了得?你也不必太擔(dān)心,真要鬧出什么事來,朕來給你做主!
陛下顯然是站在他這邊的,陳正泰心里自是感激又高興,點頭道:“恩師辛苦了!
“哪里辛苦!崩钍烂癜逯樀溃骸暗故悄阈量嗔恕=衲辍l(fā)生了這么多的事,不過到了明年,一切便好了………這公主府,其實朕該多給一些錢糧的,可是今年……哎,明年再說吧,若是明年關(guān)中豐收,朕再賜你一些,筑城可不能只靠錢,還需糧………”
說到了明年關(guān)中豐收……
陳正泰記得,貞觀初年這些日子,好像豐收的年景不多啊。
明年就是貞觀五年了。
現(xiàn)如今已到了十一月,貞觀四年很快過去。
他記得自己曾去西安的博物館里介紹過什么事……說是有一個村落,在貞觀五年埋入了水下……
噢,是了,明年如果不出意外,可能要發(fā)生洪災(zāi),地點就在流經(jīng)了長安的渭河。
這渭水河乃是黃河最大的一條支流,也是整個關(guān)中區(qū)域的生命線,關(guān)中地區(qū),自秦朝開始在此定都之后,隨著人口越來越多,大肆的進(jìn)行砍伐,使的原本茂密的森林,日漸減少,而一旦遇到了巨大的暴雨,則立即成災(zāi),直接將整個關(guān)中平原,變成一處沼澤之地。
這若是到時真來一場洪災(zāi),只怕這關(guān)中又要生靈涂炭了。
陳正泰心情一下子沉重起來,若有所思著,一時不說話。
李世民見他不做聲,便不由道:“你又在想什么?”
陳正泰當(dāng)然不敢烏鴉嘴,只是訕訕笑道:“恩師提到了豐收,學(xué)生就在想,這關(guān)中這么多年來,災(zāi)難頻繁,又是旱災(zāi),又是蝗災(zāi),說不準(zhǔn)還要遇到水災(zāi)呢……”
李世民聽到此,不禁落下臉來,皺眉道:“你能不能少在朕面前提這些,旱災(zāi)和蝗災(zāi)剛剛過了,想來近些年來不會再發(fā)生了。至于水患,這二十年來,渭水一直平緩,并沒有出現(xiàn)什么大患,固然……這災(zāi)情一來,誰也說不準(zhǔn),可你成日說,若是上天有了感應(yīng)……當(dāng)真降下災(zāi)厄呢?”
陳正泰一臉無語,卻也理解李世民的心情,畢竟古人們真信這玩意。
他抬頭看了看天,不過此時只能看到宮殿巨大的梁柱,于是咋舌道:“恩師說的有道理,學(xué)生也只是隨口一說,以后一定注意!
于是默默的嘆息一聲,乖乖告辭出去。
出了太極宮。
陳正泰卻是尋了馬周來,馬周在詹事府里做右春坊的學(xué)士,平日的事不少,可是一聽陳正泰召喚,卻是興沖沖的來了。
馬周是小跑來的,喘著氣道:“恩主有何吩咐?”
陳正泰看了他一眼:“如果我說,嗯,我是說如果哈,如果這渭水河發(fā)生了水災(zāi),會怎么辦?”
馬周一頭霧水,很是納悶地道:“渭水河自隋時起,就沒有發(fā)生過災(zāi)情了,恩主怎么突然杞人憂天了。”
陳正泰生氣了,當(dāng)著皇帝的面,自己被罵一頓,當(dāng)然不敢說啥,可當(dāng)你馬周的面,我陳正泰還不能發(fā)脾氣了?
于是陳正泰就道:“什么叫杞人憂天,杞人憂天是好詞嗎?我是說如果!
馬周倒是不再反駁了,便認(rèn)真地道:“如果的話,倒是后周孝閔帝二年,渭水發(fā)生了一次水患,大水直接沖刷了關(guān)中,當(dāng)年糧食減產(chǎn)了四成,餓死了七十余萬,當(dāng)時百姓饑饉,已到了人相食的地步!
陳正泰現(xiàn)在聽到人相食,便覺得毛骨悚然,他皺眉道:“如果當(dāng)初這樣的水災(zāi),可以提早防范嗎?”
“倒不是沒有可能,最大的辦法,就是提早將低洼的地方,修成水庫,而后等水患一來,便掘了此地,將水引入低洼之處,引了這洪水形成湖泊,如此一來,雖是可以淹沒一些地方,但至少可以保下關(guān)中。只是……真到大水來的時候,一切都已經(jīng)遲了,洪災(zāi)之前,會有暴雨,而且暴雨連綿而下,想要引洪,哪里有這般容易。”
馬周博聞強記,幾乎文史方面的資料都記得清楚。
陳正泰若有所思:“也就是說,理論上而言,只要放棄低洼的地方,就可以拯救關(guān)中,可為何沒人去管呢?”
馬周便笑道:“低洼之處,就意味著是良田啊。恩主你想想看,低洼之處最容易受大水沖刷,沖刷之后,有大量的淤泥,只要洪水退去,自然而然,就會有人搶占這些土地,將這些土地種植上莊稼,這樣肥沃的土地,誰肯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