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高公子所言,不過是拾前人牙慧,將先賢散見于各處的‘知’、‘行’關(guān)系之論,強行糅合,冠以‘合一’之名罷了!
“此乃文字游戲,乃巧言令色,絕非發(fā)明,更非悟道!”
說到這。
趙守正踏前一步,氣勢如山岳般迫人,聲音陡然嚴厲。
“高公子,圣人之道,何其廣大,何其精微,豈是簡單的知行二字便可概括?豈是這般輕巧地合一便敢言洞徹?”
“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孟,一代代圣賢櫛風沐雨,篳路藍縷,方留下這煌煌大道,滋養(yǎng)天下千年!”
“其道在仁,在義,在禮,在智,在信,在溫良恭儉讓,在格致誠正修齊治平,浩瀚如星海,深邃如淵泉!”
“而你,高陽!”
趙守正的手指遙指高陽,語氣中帶著一種近乎痛心疾首的斥責,“一介狂妄之徒,弱冠之齡,卻妄圖以知行合一這區(qū)區(qū)四字,便欲囊括圣道真意?”
“你便敢妄稱,此乃你所悟之圣人之道?”
“依老夫來看,此非悟道,而是僭越!此非闡發(fā),而是褻瀆!”
“你將這包羅萬象、滋養(yǎng)萬民的圣道,簡化為何物?又將古之先賢置于何地,莫非在你高陽眼中,我輩數(shù)百年來皓首窮經(jīng)、孜孜以求的,竟都不及你這合一二字來得透徹明白?”
嘩啦啦!
趙守正的質(zhì)問,如同一記重錘,瞬間敲在在場所有深受傳統(tǒng)儒學熏陶的學子心上!
是!
圣道何其博大,豈是四字可概?
縱然高陽天才絕艷,又豈能一言而蔽圣人之學?
剛剛傾向于高陽的輿論,瞬間又被拉回,甚至更多了幾分懷疑。
即便是黃子瞻、尺破天等人也皺起了眉頭,覺得趙守正所言,并非全無道理。
他們不由得一陣擔心。
蘇文令見狀,臉上浮現(xiàn)出狂喜之色,趁機高聲附和:“趙公所言極是,高陽,你休要再詭辯!”
“你這分明是投機取巧,侮辱圣學!”
程文遠也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緩過氣來,厲聲道:“不錯!”
“高陽,你若真悟了道,便拿出真知灼見來,而非在此玩弄字眼,混淆視聽!”
武曌皺眉,一雙冰冷鳳眸掃過幾人。
這究竟是論道,還是圍攻?
武曌抬起頭,看向高陽,不由得也有些擔憂。
今日這些人,絕非善類!
陽光灑下,落在高陽的身上,面對這新一輪、更為犀利、更直指核心的圍攻,高陽沉默了。
他臉上的那抹淡然笑意漸漸斂去,目光逐一掃過程文遠,趙守正,蘇文令,以及臺下那些須發(fā)皆白、道貌岸然、仿佛掌握著真理裁定權(quán)的大儒。
這高高在上,一臉漠然的模樣,比他先前所想象的,還要更加惡心三分!
忽然。
高陽仰起頭,發(fā)出了一聲長笑。
“哈哈……哈哈哈……”
這笑聲起初不大,繼而越來越高,充滿了無盡的嘲諷、悲涼,以及一種難以言喻的疏狂!
趙守正皺眉。
瘋了?
這活閻王,承受力就這?
無數(shù)目光,齊聚高陽身上。
這時,笑聲漸歇。
高陽的目光驟然變得銳利如天邊寒星,他的聲音驟然拔高,如驚雷炸響。
“取巧?僭越?褻瀆?”
“好大一頂帽子!”
“趙公,程公,還有臺下的諸子百家,各家前來論道的大儒,那我高文和倒想問你們一句!”
“你們口口聲聲圣人之道,言必稱朱子程子,可五百年了,你們除了重復先賢語錄,除了在故紙堆里尋章摘句,除了抱著幾句注解當作萬古不易的真理!”
“你們之中,可有一人……真正走出了屬于自己的圣道?”
轟!
高陽氣勢逼人,一人孤身立于臺上,周身文氣卻猶如星海,朝著四面八方席卷而去。
這一番詰問,如同洪鐘大呂一般,落在趙守正的腦海中,落在程文遠的腦海中,落在李長河,張承等臺下一眾大儒的腦海中,嗡嗡作響!
他們臉色一變,一張褶皺的臉皮上,滿是愕然。
高陽卻不管不顧,嘴角帶著一抹嗤笑,聲若雷霆,腰肢筆直,火力全開的繼續(xù)逼問道。
“告訴我,有嗎?”
“你們沒有!”
“那我又問了!
“你們可曾有人,敢說一句“我明白了”,而不是“程子朱子說過”?!”
“有嗎?”
“你們依舊沒有!”
“你們只會抱殘守缺,只會黨同伐異,只會對任何不同于你們理解的說法,扣上‘異端’、‘邪說’、‘辱圣’的大帽子,進行最卑劣、最無恥的圍攻和打壓!”
“因為你們害怕,你們恐懼!”
“你們害怕有人真的讀懂了圣人,害怕有人真的走出了新路,害怕你們賴以安身立命的那些僵死教條,被人打破!”
“所以你們迫不及待,要扼殺一切可能,哪怕只是一個苗頭,哪怕只是一句可能被曲解的話!”
說到這。
高陽重重深吸了一口氣,猛地踏前一步,這一步,氣勢磅礴,這一步,氣勢如驚雷。
這一步,竟逼得程文遠和趙守正下意識后退了半步!
高陽拔高聲音,一雙銳利的眸子掃過在場的翰林學子,以及成千上萬的百姓,近乎一字一句的道。
“都說圣人之道,可圣人之道究竟是什么?誰敢說?”
“他們不敢,我敢!”
“今日,我便告訴你們!”
“圣人之道,不在故紙堆里,也不在某一家某一派的注解之內(nèi)!”
“它在天地之間,在人心之中,在高某所說的知行合一的實踐里!”
“它需要的是真正的理解,是勇敢的實踐,是敢于‘心之所往,行之所至’的擔當!”
“而不是只會跪在地上,對著幾百年前的注釋頂禮膜拜,卻不敢抬頭看一眼真正的星空!”
高陽猛地一揮手臂,指向這蒼天,指向這大地,指向這蕓蕓眾生,聲如龍吟,震撼人心!
“五百年未出圣人?”
“誰都不敢言真正的圣人之道?”
“那今日便由我高陽——”
“來與你們論一論,這天地間,真正的圣人之道,究竟該如何行走!”
“圣人之道,在心不在紙 ,心本有良知,故吾性自足,良知能生真知,真知能引真行,故知行合一,行至問心無愧,故此心光明,光明之心無需多辯,故亦復何言!”
“因此我所悟之道,唯有十六個字!”
“吾性自足,知行合一!”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