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自然能夠解釋,楚國不費(fèi)吹灰之力就能過了龍關(guān),從當(dāng)前局勢來看,只有這一種可能!
“薛毅叛變,龍關(guān)失守!”
話音落下。
一陣大風(fēng)席卷,從殿外驟然吹來,吹的呂震身上的甲胄嘩啦啦作響。
他瞪大眼睛,腦海中就像是驟然清明了一般。
如果真如高陽所說的假設(shè),那一切就都對上了,楚國大軍還真能悄無聲息的進(jìn)入大乾腹地。
秦振國臉色難看的道,“薛毅乃我大乾名將,他為何要反?”
“這自然因?yàn)槌䥽o的更多。”
秦振國:“……”
這理由好有道理。
高陽繼續(xù)的道,“但這一切都只是臣的猜測,只是這種可能性很大。”
“并且算算消息傳遞的時間,若消息是真的,那大楚大軍已經(jīng)朝著長安而來了,這消息瞞不住的,今日,還會陸續(xù)有消息傳來!
“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陛下必須早做準(zhǔn)備!
這一番話有理有據(jù),群臣皆是沉默。
武曌拳心攥緊,接著看向高陽,“高員外郎,你可有退敵之策?”
武曌雖然很不愿承認(rèn),但卻本能的覺得,這消息一定是真的。
這種假消息,沒有任何意義。
但長安近乎毫無準(zhǔn)備。
現(xiàn)在她覺得唯一有可能破敵的,就是高陽這個活閻王了。
一時間,上官婉兒一雙美眸也落在高陽身上,群臣也是齊聚在高陽身上。
崔星河雖然覺得十分艷羨,但卻也低下了高傲的頭,即便是他也意識到了情況的緊急。
龍關(guān)薛毅若是真的叛敵,讓大楚的大軍毫發(fā)無傷的過了龍關(guān),這給他們準(zhǔn)備的時間就很少很少了。
高陽直視武曌的雙眸道,“陛下,臣敢問長安有多少大軍?”
武曌幾乎不假思索的道,“三萬人!
“并且這三萬人,只有一萬人算是精銳!
一番話落下。
高陽臉上露出了苦笑之色。
武曌的話,算是驟然熄滅了他心中的想法。
“陛下,臣的建議是放棄長安,退往江南一帶,等待時機(jī)!
這一番話落下。
上官婉兒臉上難掩失望。
武曌也十分不甘,“就連你都沒有退敵之策嗎?”
她拳心攥緊。
難道她真要退往江南?
高陽出聲道,“現(xiàn)在楚國大軍的行蹤,還有兵力都無法確定,但如此神速,甚至要奇襲,直奔長安,這必定大部分都是精銳騎兵!”
“臣保守估計(jì),最低十萬大軍!”
“若薛毅真的叛敵,那他的一萬天藝軍,也將為楚國所用。”
“并且從利益的角度來看,臣還覺得,叛敵者不光只有薛毅一人!
高陽頓了頓,又繼續(xù)的道。
“要想和楚國合謀,他的體量還不太夠,縱然真的楚國拿下長安,薛毅并無皇家血脈,難以坐穩(wěn)江山!
“幕后,應(yīng)當(dāng)還有人!
高陽的話,呼之欲出。
這背后除了薛毅,還有一個權(quán)勢更大的人,甚至還有皇室血脈。
天下藩王,有人反叛!
武曌臉色不禁更難看了。
高陽的話猶如暴擊一般,沖擊著她的內(nèi)心。
縱然她第一時間提高了警惕,甚至前幾日就令長寧軍回防長安。
但終究還是慢了一步。
高陽嘆息道,“如此來看,估計(jì)有十五萬大軍,長安三萬人,杯水車薪。”
“想要守住,等待援軍到來,簡直難如登天!”
隨著高陽這一番話,整個御書房一陣沉寂,一旦長安淪陷,他們皆是階下之囚,毫無尊嚴(yán)。
大理寺寺卿盧文坐不住了,他對武曌開口道,“高員外郎所言,言之有理!
“臣贊同暫避鋒芒,當(dāng)退守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