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掉周牧腦袋的是蔣瓛。
抽刀極為利索,砍人毫不猶豫!
劉洪嚇了一大跳。
外面守著的宮女太監(jiān)們捂住嘴巴,沒有叫出聲來。
「蔣瓛,不愧是錦衣衛(wèi)指揮使!」
「老朱挑中的人,果然有點本事!」
「不僅僅是武功,此人還頗懂帝王心思!」
「很明顯,周牧所貪的東西,都用在巴結(jié)呂氏和朱允炆了!
「周牧這是在搞政治獻金!」
「但周牧這個笨蛋,你說東宮,就好了,不要再提呂氏了!」
「只說東宮,陛下會想起太子,可能就不追究了。因為,無人對質(zhì)!
「你再提呂氏,這就犯了大忌!」
「皇家的事情,能大喊大叫嗎?」
「周牧,你不死誰死?」
「顯然,周牧的眼光極好!你押寶朱允炆,押對了!」
「但是,押對了,做錯了!」
朱元璋心中贊嘆,三孫,非常人也!
這么突然而血腥的場面,三孫居然不慌不忙。
馬上想到了深層次的問題,不錯,真不錯!
三孫不僅精通歷史、知曉未來,而且對于人心的把握也如此精準。
但是,一輪到他自己,就把握不準了。
三孫說周牧押寶朱允炆,算是押對了!
三孫啊,你怎么就不理解咱的良苦用心呢?
“蔣瓛,全面調(diào)查光祿寺貪腐一事,不可放過一人!”
蔣瓛讓兩名錦衣衛(wèi)收拾了周牧的人頭,老太監(jiān)劉洪讓人清掃了血跡。
周牧在養(yǎng)心殿被錦衣衛(wèi)一刀掉了腦袋!
消息像長了翅膀一樣傳遍了宮內(nèi)宮外。
周牧之所以被當場砍死,主要是因為他得罪了吳王朱允熥。
“聽說啊,吳王有一種辣椒調(diào)料,味道極為鮮美,吃后讓人欲罷不能!”
“陛下對辣椒調(diào)料贊不絕口,光祿寺周牧就派人向吳王討要!
“吳王也沒有辣椒這種原料了,周牧以為吳王在撒謊!
“那天,周牧到養(yǎng)心殿告了吳王一狀!
“陛下大怒之下,當場讓錦衣衛(wèi)砍了他的首級!
“吳王風頭正勁,周牧完全撞到了刀口上!”
“光祿寺的官員又被抓了六個人,都投到了錦衣衛(wèi)的典詔獄!”
“要不是得罪吳王,周牧也不會被砍,周牧不被砍,光祿寺的貪腐也不會暴露!
“以后,見著吳王,得客氣一些!
齊泰在家里唉聲嘆氣:“陛下這是怎么了?難道真的要立吳王朱允熥?”
兵部侍郎仇占可道:“齊大人,立吳王為儲,我等文官,日子可就大大不妙了。”
“陛下的政策真的是變了嗎?”齊泰問道。
“大人是指?”
“陛下殺了不少武將,立朱標為太子,著意培養(yǎng)二皇孫,顯然要以文治國!
“但是忽然風向大變,讓人著實不解!
仇占可喝了一口麻姑酒:“陛下心思之變,從涼國公藍玉身上已見端倪。”
藍玉出征大漠,得勝而歸。
得意忘形之下,奸污了元主的妻子,還縱兵攻打自家的喜峰關(guān)!
最后,就是因為朱允熥,藍玉只是到典詔獄住了一宿,而后就放出來了。
什么懲罰都沒有!
在此之前,陛下對開國大將們是一種壓制的態(tài)度。
比如說兵部尚書,就不是武將擔任。
兵部尚書是齊泰!
齊泰是洪武十七年的應天鄉(xiāng)試解元,洪武十八年進士,歷任禮部主事、兵部主事,后來當上了兵部尚書。
從此后,從兵部侍郎到兵部司務、郎中、員外郎、主事、大使、副使,文官占了大半。
陛下不僅沒說什么,反而對齊泰更加器重。
而自從藍玉事件之后,一系列怪事發(fā)生。
似乎是武將們又吃香了!
在一次又一次的朝議當中,吃癟的往往是文臣!
仇占可發(fā)現(xiàn)了一條規(guī)律,凡是有朱允熥在場的朝議,武官都吃香,文臣都吃癟!
因為朱允熥要么是順著別人說,要么就是閉口不言。
所以很多人忽視了這種聯(lián)系。
齊泰對仇占可的分析很是滿意,不愧是自己推薦起來的兵部左侍郎。
“你的意思是,陛下已經(jīng)定下決心立吳王為儲了,為何遲遲不下旨?”
仇占可道:“陛下是心有顧忌,他一味追求血脈的正統(tǒng)!但朱允熥的能力又遠遠不如二皇孫,他怕朱允熥得不到文臣的支持!”
“只要文臣們保持氣節(jié),不倒向朱允熥,陛下就下不了決心。”
“陛下已經(jīng)廢除了誅連制度,這是讓文武百官向朱允熥感恩戴德!”
“但是,朱允熥當儲君,恐怕真的是像秦那樣,二世而亡!”
“我等文臣,雖不能戰(zhàn),但知道存亡之理。我們必須支持二皇孫,不能黃子澄那樣中途變節(jié)!”
“我等文臣支持二皇孫,不為一己之私利,而是為了大明之永續(xù)!”
“是時候采取措施了。要利用一切機會,讓朱允熥出丑!讓天下人看一看,陛下選擇的這個人是何模樣!”
……
第三天,朱棣已經(jīng)準備完畢,從北平帶過來的100名親兵隨行。
同時,隨同出發(fā)的還有兵部郎中賀慶生。
經(jīng)過齊泰等一幫文官的運作,賀慶生從兵部的五品官外放,成為正四品的杭州知府。
剛剛升任杭州知府的楊溥,估計還在趕赴杭州的路上。
楊溥的新任職務是都察院左僉都御史,也是正四品。
不同的是,這個職務是兼職,他的辦公地點并不在都察院。
而是在皇宮的謹身殿。
洪武十一年,謹身殿不幸被雷擊中。
修復之后一直無人居住,一個月前,朱元璋將其作為內(nèi)閣成員的集中辦公場所。
楊溥從七品知縣成為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兼內(nèi)閣成員,儼然成為朝廷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內(nèi)閣成員,是由皇帝親自挑選的。
最初確定了四人,一直沒有增加。
楊溥進入內(nèi)閣是第五人,也是最年輕的一個,年僅28歲,是最有前途的一個。
朱棣前往浙江剿滅窩寇,京中官員并不怎么感興趣。
因為,窩寇再厲害,能比北元鐵騎厲害?
大家最感興趣的是楊溥,他憑什么能到這個位置?
僅僅是因為上書道出沿海窩寇的實情?
有好事之人經(jīng)過探究,赫然發(fā)現(xiàn):楊溥之所以上升這么快,主要是因為傍上了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