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隆看大家都不相信,仿佛受到了極大侮辱,瞪大了眼睛:“列位臣工,下官的人品,你們也知道。如果我說假話,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啊?
笑聲逐漸稀少,眾臣又都愣了。
不是吧,李景隆居然發(fā)誓,發(fā)毒誓!
為了樹立吳王朱允熥的偉大光輝形象,李景隆真是下血本了!
李景隆這是把命、把命運全都交給了吳王!
荊州知府潘繼康疑惑了:“李大人,您說老天爺降下神舟,下官走水路,如何沒見到?”
“還有,長達百丈的小山,被老天爺移過來?下官怎么覺得您是在說天書?”
“李大人這么一講,我們監(jiān)利縣就不用救助了?”
“下官身負幾十萬百姓的期望,李大人這么一講,朝廷救濟就落空了不成?”
李景隆道:“決口已經(jīng)堵住,吳王帶我回來,就是讓朝廷組織流民返回!
潘繼康帶著譏諷的口吻:“李大人,你說這話,陛下相信嗎?”
朱元璋道:“咱相信。”
大臣們又都愣住了。
陛下居然相信李景隆所講的話?
李景隆純粹是大放厥詞、滿口噴糞!
這還是那個睿智的陛下嗎?
過去的陛下,沒人敢在他面說假話,他的眼里摻不得沙子。
現(xiàn)在,陛下居然相信了!
難道陛下說的是反話?
大殿里寂靜一片。
武將們不明所以,都看向藍玉和沐英。
藍玉和沐英始終不發(fā)一言,臉上居然帶著驕傲的微笑。
武將們心下駭然,難不成吳王真的把長江決口堵上了?
這時,一個錦衣衛(wèi)從大殿側(cè)門進入,遞給了毛易一個蠟丸。
毛易捏碎蠟丸,展開皺皺巴巴的紙條,將其交給了朱元璋。
朱元璋看后哈哈大笑:“毛易,讓大家都看看!”
紙條在大殿中傳遞,馬上響起了陣陣驚呼。
原來,監(jiān)利縣的大堤決口真堵住了!
這消息的來源,不容置疑!
因為這是錦衣衛(wèi)得來的消息。
錦衣衛(wèi)的消息傳遞極為快速,不是八百里急遞,就是用飛鴿傳書。
毛易是剛剛當(dāng)上的錦衣衛(wèi)指揮使,他不可能配合李景隆來弄虛作假。
長江決口,寬達百丈,居然真的是堵住了。
這消息沒有說明是誰堵上的,怎么堵上的,但事實是:堵上了。
不管李景隆如何夸張,決口是堵上了!
堵上了,李景隆不管如何吹,人家有資本!
或者是人家就是有運氣,你能如何?
朱元璋顯得十分高興:“本次堵決口,李景隆不顧個人安危,敢于涉足險地,精神可嘉,賜大明鹽業(yè)所產(chǎn)精鹽十袋!
李景隆上前一步道:“陛下所賜,臣不敢要。”
。?
大臣們都愣了,陛下賞賜的東西,你居然不敢要?
不就是大明鹽業(yè)所產(chǎn)精鹽十袋嗎?能值多少錢?
大明鹽業(yè)所產(chǎn)精鹽的確是質(zhì)量上乘,但是賣得并不貴,普通百姓都吃得起,更不要說王公大臣。
李景隆說是不敢要,內(nèi)心里可能是不想要。
按正常來說,堵住長江決口,救了一個縣,防止整個江漢平原被淹,秋糧就有了保證。
賞賜幾百金,都不為過啊。
精鹽十袋,的確是少了一些。
盡管陛下一向吝嗇,但東西再少,你也得接受啊。
大明科技院獎勵得獎的文臣每人一文錢,這叫做侮辱。
但這和皇帝的賞賜完全是兩碼事。
哪怕是賞賜了一坨屎,那也是皇恩浩蕩。
朱元璋臉一沉:“李景隆,你嫌少?”
李景隆道:“臣哪兒敢?臣是覺得受之有愧。這次潑天大功,全是吳王所創(chuàng)!臣不敢貪得一分。”
“臣覺得,陛下應(yīng)該賞賜吳王,對吳王大加表彰。”
“臣寸功未立,哪敢接受陛下賞賜?”
“臣,請陛下收回成命。”
天。√彀。√彀!
不要說王清選等文臣,就算是藍玉、沐英等武將也看不過眼了。
李景隆啊,知道你的底線很低,哪知道會這么低!
李景隆把拍馬屁都拍出了境界,拍出了如此高度!
就連朱元璋都覺得有些肉麻了,難怪三孫沒有跟著來大殿。
可能三孫早就料到李景隆來奉上一堆彩虹屁。
為了避免李景隆的當(dāng)眾吹捧,所以就直接回家了。
“李景隆,你能陪著吳王去監(jiān)利,精神可嘉!”
朱元璋說完就馬上轉(zhuǎn)移話題:“黃河的汛期也要到了,該咋個辦,都議議!
“諸位臣工,去年,黃河在崔鎮(zhèn)決堤,黃河水向北流淌,清河口淤塞積淀,整個淮河水道向南遷徙,高堰湖堤損壞嚴重,淮、揚、高郵、寶應(yīng)之間都是洪水!
內(nèi)閣首輔方孝孺道:“大旱之后必有大澇,據(jù)沿黃各府縣奏報,黃河防汛不容樂觀!
眾人紛紛議論起來,爭執(zhí)不下。
不一會兒就分成了兩派:主堵派,主疏派。
主堵派認為必須加高堤壩來防止洪水泛濫。
主疏派認為通過對河水進行引導(dǎo)來解決問題。
“堵的方法早就證明了,行不通。鯀正是用堵的方法,作城以障洪水。但治理多年水勢依然兇猛。鯀因治水失敗被處死。大禹治水,采取疏的辦法,最后取得成功!
“疏的方法就好了嗎?賈魯治河,導(dǎo)河入淮,結(jié)果如何?黃河沒治好,淮河卻又成了害河。就連陛下的鳳陽祖陵,也要受到洪水的禍患!”
“鯀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人力不足,堤壩不足以擋住洪水,并不能證明堵就是失敗的!”
“我們且看監(jiān)利縣的大堤決口,決口了,這就是自然疏導(dǎo)!但是為什么你們都提出要堵?”
“不堵,監(jiān)利的老百姓就要死!江漢平原就得被淹!”
雙方各執(zhí)一詞,爭吵不下。
朱元璋聽得頭都大了,每次有什么問題,都是分成兩派,吵得不可開交。
咦,三孫?
以前,每當(dāng)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時候,三孫總能給出很好的辦法。
那就讓三孫過來!
朱元璋使了個眼色,毛易立馬附耳過來。
毛易走出殿去,眾人疑惑不已。
毛易出去,這是要調(diào)查誰、查辦誰?
這時,一人站出朗聲道:“陛下,臣以為治河,不能單靠哪一種方法,必須擇時應(yīng)勢而為,該堵的時候就堵,該疏的時候就疏,堵疏結(jié)合,方可見效!
眾人一聽,得,來了一個和稀泥的!
朱元璋一看,面孔生疏,不太認識:“你是何人?”
“微臣乃戶部主事宋禮。”
眾人轟笑起來,宋禮,送禮?
這家伙的六品官,是送禮送來的嗎?
要知道朱元璋是最注重吏治的,只要貪污腐敗,那就是人頭落地。
這個人叫宋禮,豈不是犯了忌諱?
朱元璋臉一沉:“送禮?難道你就不改一下名字?以宋禮之名四處招搖,你是刻意與大明律令為敵嗎?”
宋禮道:“下官名字為父母所取,不敢改變!
朱元璋道:“你閉嘴!戶部主事?你別干了!”
不出所料,宋禮果然是犯了忌諱,惹了陛下,丟了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