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增壽這才認認真真地看了看徐懷錦,她和吳王朱允熥在西域待了兩年。
她對吳王如此推崇,難道她與吳王發(fā)生了什么?
不大可能!
有陛下在,這事應該不會發(fā)生。
不過,吳王朱允熥是一個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做事非常膽大。
他會不會逼迫了女兒?
姚廣孝笑道:“徐姑娘,明日你就知道了!
徐懷錦不再吭聲了,自己說得再多,他們也不相信。
其實想想也難怪,吳王做的那些事、拿出了那些東西,如果不是親眼所見,誰敢相信?
現(xiàn)在,徐懷錦不替吳王擔心。
凡是輕看吳王、輕慢吳王的,最后的下場都很慘。
徐懷錦擔心的是父親,他們想扶燕王上去、讓吳王下來,說不定就是惹火燒身。
但是,父親對于姚廣孝的迷信,顯然超過對于女兒的相信。
這天晚上,京城酒樓生意奇好。
官員們要么在酒樓聚會,要么就在家中設宴。
一提又一提食盒從酒樓提出,送至官員府邸。
本來要引起大明震蕩的燕王之亂瞬間平息,這讓所有人都有了一種安全感。
陛下出人意料地向天下人公布了朱允炆逃亡的真相,這贏得了朝野上下的一致贊揚。
大報恩寺起火事件,是陳友涼之子陳理和手下大將張定邊放的。
與此事有牽連的刑部、大理寺、僧錄寺三十五名官員全部被殺。
其他人等概不涉及。
如果是在過去,依陛下的脾氣,這些人肯定被誅九族。
但這次,陛下并沒有這么做。
所有官員包括百姓都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輕松。
多少年來,朝廷官員的神經始終緊緊地繃著,心頭總是壓著一塊無形的石頭。
陛下在大殿中連講兩次“其余人等概不涉及”,讓大家心頭的石頭卸下了。
盡管劉洪、蔣瓛凌遲時發(fā)出的慘叫聲猶在回響,盡管三十五個人頭落地后的血腥之氣仍在飄浮,但整個京城卻彌漫著一種歡快的氣息。
大家在觥籌交錯中,慶祝陛下的回歸,其實也是在慶祝各自精神上的解脫。
當然大家也都不敢放開了喝,因為明天還要早朝。
陛下說了,明日朝會,他要宣布一件大事。
大家都基本猜出來了,陛下宣布的大事,是比吳王定親更大的事。
那么,就是大明立儲。
立儲一事,自古以來都是天下最為關注的大事,涉及到朝廷的權力交接、朝代的興衰更替、國家的長治久安。
大明的儲君是誰?
如果說兩年之前還有爭議的話,那么現(xiàn)在,應該沒有任何爭議了。
……
朱允熥早上又是被沐瑤親自給叫醒的。
這次前來請朱允熥的還是毛易。
一個錦衣衛(wèi)指揮使,親自到吳王府請吳王參加早朝,這說明什么?
大明儲君是吳王,沒跑了!
進入奉天殿不久,朱元璋到了。
走到九級臺階,在沙發(fā)前站定。
朱元璋還特意看了一眼朱允熥,帶著一種意味深長的微笑。
「老朱笑啥?笑得讓人心里發(fā)毛啊!
「老朱的笑,比哭還難看吶!
「老朱怎么回事,怎么不坐下?」
「難道是沙發(fā)不舒服?」
「得給老朱換一個!
朱元璋心道,不管換幾個,只要三孫在場,咱就不坐!
朱元璋負手在沙發(fā)前走了兩個來回,巡視了大殿中的文武百官,這才開口道:“自古以來,立儲乃國之大事。立儲好不好,關系到江山穩(wěn)不穩(wěn)!
果然,陛下所講的大事,就是立儲。
“兩年前,咱沒有當眾公布儲君,因此才出現(xiàn)允炆與燕王之爭。”
“自秦以來,立儲主要有兩種方式!
“立長,立賢!
立長,就是按照傳統(tǒng)的宗法制度確立嫡長子繼承制。
立長,要求皇位必須由嫡妻即皇后的長子繼承。
至于這個嫡長子賢與不賢,不在考慮之內。
如嫡長子早殤,有子即立其子,形成皇太孫成為皇儲的局面。
立賢,就是不管是嫡出,還是庶出,只要有才能,就可以被立為儲君。
但有時候,皇帝會根據(jù)自己的喜好來確定,并不純粹是根據(jù)品行和能力。
這種情況之下所立的儲君,會讓其他兄弟不服,有可能引起動蕩。
為鏟除可能妨礙皇位繼承的政治勢力,有些皇帝甚至采取某些斷然措施。
漢武帝劉徹欲立幼子劉弗陵為太子,為防止女主及外戚專權,于是將其母賜死。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效法漢武帝,將明元帝拓跋嗣的生母賜死后還振振有辭地說:“昔漢武帝將立義子而殺其母,不令婦人后與國政,使外家為亂。汝當繼統(tǒng),吾故遠同漢武,為長久之計。”
因為“立子殺母制”的殘酷性不能為一般人接受,北魏之后,此制停廢。
大臣們都小聲議論起來。
朱元璋昨天對朱允熥在西域的功績大加宣揚加表揚,就是為今天作鋪墊的。
朱允熥不是長,而是賢。
立朱允熥為儲君,就是立賢。
其實,根本不用這么費事。
直接立朱允熥,現(xiàn)在誰也無話可講,因為基本是沒得選擇。
“不管立長還是立賢,都會引起各種問題甚至天下大亂。因此,咱想了另外一個立儲的辦法!
文臣們感到,陛下現(xiàn)在怎么了,好像不如過去那么干脆利落了。
你現(xiàn)在不管立誰,大臣們都不敢說什么。
陛下為了朱允熥,可真是大費周章啊。
“陛下,臣以為如此立儲,不妥!”
徐增壽突然站出來,大聲說道。
刷!
所有的目光都看向徐增壽。
不管是洪武朝,還是在短命的建文朝,徐增壽都是站在大殿中最沒有存在感的人。
此時,徐增壽突然站出來并且反對陛下的立儲辦法。
所有人都感到,徐增壽是不是太不識時務了?
因為徐增壽的姐姐徐妙云是燕王妃,因此大家都感到他一直站在燕王一邊。
燕王現(xiàn)在已經沒戲了。
徐增壽此時出來說話,分明是反對吳王當儲君。
關鍵是你反對,有用嗎?
朱元璋一愣,從臺階上走下來,走到大殿中面,看了看徐增壽,問道:“你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