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扭頭一看,說話的是一個小女孩。
她就是寶慶公主。
陛下老來得女,對她極為寵愛。
朱元璋走過來抱起寶慶公主道:“咱何時騙人了?”
寶慶公主掙扎著說道:“你是老畢,老畢最會騙人了!”
朱元璋道:“老畢,誰告訴你我是老畢?”
“就知道你會生氣!朱允熥說得對!”
“什么,你知道朱允熥是誰嗎?”
“朱允熥就是朱允熥,他說他叫朱允熥!
“朱允熥說騙人不好。老畢,你要再騙人,我就打你屁股。”
朱元璋本來很生氣,一見到寶慶公主,立馬就萌化了,哪里顧得上生氣?
看來,朱允熥不知道怎么遇上了寶慶公主。
還把咱裝作畢百戶的事情告訴了寶慶公主。
這臭小子,居然這么小心眼,還慫恿著三歲小孩來刺撓咱!
“咱現(xiàn)在不是老畢了,不會騙人了。”
“哼,你就騙人,你當(dāng)我是三歲小孩?”
噗呲,就連方孝孺都笑了。
寶慶公主不就是三歲小孩嗎?
朱元璋也大笑起來,心情立馬轉(zhuǎn)好。
“朱允熥說了,要是你今后不騙人,就給你好東西!”
朱元璋笑道:“好,好,咱不騙人了,你有啥好東西?”
寶慶公主從懷里掏出了一個東西,剝下了兩層紙,露出一個圓餅帶小木棍的東西。
寶慶公主先是舔了一下,而后塞到了朱元璋的嘴里。
“朱允熥說,這是棒棒糖!只有最棒的人,才能吃到棒棒糖。”
朱元璋是第一次吃到棒棒糖,沒想到這么甜!
方孝孺道:“陛下,臣先回去了!
因為寶慶公主的到來,朱元璋對于朱允熥的怒氣基本消失了。
此時卻有些后悔起來。
當(dāng)時真不該對三孫那樣發(fā)脾氣。
也許三孫就是故意激怒咱,以此來逃避上朝堂。
三孫的精力都在大明科技院。
但是朝政如何處理、文武百官如何面對,總得學(xué)一學(xué)不是?
通過與方孝孺的談話,咱的確是有些小家子氣了。
要是皇宮的事情不說清楚,秘而不宣,就會引起各種猜測。
把妄加猜測之人殺掉,更為不妥啊。
三孫說過,科技發(fā)展的時代必然是一個相對自由的時代。
三孫曾經(jīng)在一群意太力人面前吹牛,說咱的大明,是大一統(tǒng)秩序之下給予個體充分自由的國度,所以才是全世界最強的國度,沒有之一。
咱已經(jīng)讓歪頭廢除了不少約束人們自由的繁文縟節(jié)和陳規(guī)俗習(xí),不能給人們再套上精神的枷鎖。
大明的創(chuàng)新要是慢了,科技發(fā)展要是停了,蒲桃牙等西方人打過來怎么辦?
據(jù)三孫的心聲和意太力人的描述,蒲桃牙的火槍更厲害,能連續(xù)擊發(fā)百余次還不炸膛!
這火槍水平遠(yuǎn)遠(yuǎn)超過了大明!
不過,三孫的話也太狠了,太傷人了,居然說咱是真正的孤家寡人!
咱的標(biāo)兒沒了,老四反了,歪頭逃了!
要是沒有咱的三孫,沒有咱的寶慶公主,真就成了孤家寡人!
三孫當(dāng)時雖然很氣憤,說什么再也不見,不過顯然他留下了緩和的余地。
三孫居然利用起了他三歲的姑姑!
用棒棒糖讓寶慶公主來找咱,說咱扮作畢百戶來騙人,揭咱的短!
雖然是揭短,朱元璋卻沒有生氣,反而感到一種濃濃的親情。
……
奉天大殿,擠滿了大小官員。
朱元璋這是回到皇城后第一次臨朝理政。
建文的年號只存在短短數(shù)月即告廢除。
端坐于龍椅之上的仍然是洪武大帝。
官員們都生出歲月不居、命運無常的感慨。
除了陛下,全殿引人注目的是最前面一排。
這一排有四個人,分別是吳王朱允熥、鐵鉉、楊溥、方孝孺。
站在第二排的齊泰、范敏、康大佑等人心中惙惙不安。
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將是什么。
鐵鉉、楊溥、方孝孺要提拔重用了,也許替換的就是他們。
齊泰對于吳王朱允熥是再也熟悉不過了。
兩年未見,吳王朱允熥的氣質(zhì)有了不少變化。
以前是唯唯喏喏,現(xiàn)在看起來是滿不在乎,當(dāng)然也可以說是沉穩(wěn)、自信。
這是陛下親自陪伴、悉心教導(dǎo)的結(jié)果。
兩年時間,也足以改變一個人。
聽說西域被陛下收回了,吳王朱允熥可能也有一些功勞。
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吳王去西域兩年多,算是一次鍍金。
陛上讓吳王當(dāng)大明儲君,終于有了讓百官支持和百姓信服的理由。
現(xiàn)在,吳王朱允熥基本沒有了競爭對手。
「老朱今天想干什么?」
「千萬不要宣布我為儲君!
「老朱會不會把四年之約給忘了?」
「要是老朱不守信用,我就把他送回西域!
朱元璋嚇了一跳,要是三孫真這么干,大殿之中豈不是亂了套?!
朱元璋習(xí)慣性地摸了摸腰,哦,繩子,沒有繩子。
沒有繩子,你能把咱送回西域去?
當(dāng)然,說出的話,潑出的水,怎么也不能收回來。
“你們大家是不是想知道宮中起火是怎么回事?”朱元璋道:“今天就明明白白地告訴你們!
“方孝孺!”
“臣在!”
“念!”
「老朱這是準(zhǔn)備隱瞞真相,還是要公開事實?」
「打造透明朝廷,必須從皇家做起!
「上下透明,就可以減少不必要的內(nèi)耗。」
「事務(wù)透明、政治清明,是現(xiàn)代文明的基本特征!
「大明,不能名不符實。」
方孝孺念起來了。
文武百官都豎起了耳朵。
天啊,朱允炆居然逃走了!
宮中的火正是朱允炆放的!
還有大報恩寺的火居然是陳友諒的小兒子還有猛將張定邊放的。
更讓人震驚的是,朱允炆之所以登基為帝,主要是聽到了六萬明軍死在大漠的消息。
傳遞這個消息的是周吉士。
周吉士目前是吏部尚書,也站在大殿之中!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朱允熥的母親呂氏指使劉洪和蔣瓛共同偽造了陛下密旨。
也就是說,陛下并沒有立朱允炆為儲君!
因為陛下提前誅殺了呂氏,朱允炆失去了當(dāng)儲君的希望,所以才選擇逃走。
在大家的猜測中,都認(rèn)為皇宮失火一事,陛下必定是千隱萬瞞,或者是托于神靈,或者是歸于天災(zāi)。
誰知道陛下居然完全公之于眾,前前后后、曲曲折折都說得非常清楚。
陛下如此做,大度,大氣,大格局!
文武百官呼啦啦跪下來,山呼陛下圣明。
緊接著毛易宣布了燕王起兵的原因。
燕王派出一支軍隊前往嘉峪關(guān)助戰(zhàn),沒想到燕王府右長史吳伯宗擅自作主,把軍隊一分為二。
其中吳伯宗、古齊納帶一部隨著進(jìn)入西域。
六萬大軍進(jìn)入沙漠,吳伯宗和古齊納將全軍的鎖陽全部帶走,讓六萬大軍陷入死地。
得到了西征軍全部死在沙漠的消息,加上朱允炆登基后削藩,燕王在部將以及姚廣孝的唆使下起兵造反。
說完情況,朱元璋站起身來:“劉洪、蔣瓛,凌遲!周吉士流放西域!其余人等,概不涉及!
“燕王起兵南下,吳伯宗、古齊納是始作傭者,殺!其余人等概不涉及!
眾人本以為這次陛下要大開殺戒呢,誰知道只殺主犯!
朱允炆靠著假密旨登基,燕王帶著十萬大軍造反,居然只殺了四個人!
算上朱允炆的母親呂氏,才五個人!
陛下何時變性子了?
這性子,變得好!
文武百官此時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來了,不管官位能不能保住,命總算是保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