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聽得好笑。
朱元璋原來也有搞笑的一面。
對朱允炆居然來了個先揚后抑的小小反轉(zhuǎn)。
難道是得暈社的相聲演員穿越了?
朱元璋否定了朱允炆的提議,正想說出理由呢,看到朱允熥又改了主意。
真要是把理由說出來,朱允熥會不會發(fā)現(xiàn)有問題?
把朱允熥心里所想的都說出來了,朱允熥有可能對自己能夠偷聽的特殊功能有所察覺。
到時候,朱允熥神游天外、關(guān)閉心聲怎么辦?
“民間買賣,一個愿打,一個愿挨,豈能強求?老百姓用銀兩交易,不是他們有錯,而是官府無能!”
朱元璋終于找出一個堂而皇之的理由。
老百姓沒錯,自己也沒錯,錯就錯在你們這些臣子沒把事情給咱辦好!
「果然,老朱愛民如子,真不是掛在口頭上!」
「從古至今,帝王們都在喊: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李世民從旬子“君舟民水”的理論中延伸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說法!
「但是又有哪個皇帝能真正站在老百姓的立場上?」
「自古以來,不外乎: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但老朱不一樣,他是封建帝王中真正的愛民如子!」
「官,對老朱恨之入骨!」
「民,對老朱感恩戴德!」
「老朱,我挺你!」
朱元璋整天聽各種奉承太多了,聽得都麻木了。
但聽到朱允熥的贊揚,他渾身上下,每一個毛孔都透著舒坦。
因為他知道,自己皇孫的表揚,根本就不是奉承。
范敏是戶部尚書,所以陛下說“官府無能”首當其沖就是他。
“陛下,老百姓之所以更愿意有銀兩,主要是用寶鈔不習慣,還有我們?nèi)便~,通寶的含銅量太低!
朱元璋心中一嘆,他何嘗不知呢。
「不僅僅是大明朝缺銅,歷朝歷代都缺!」
「因為缺銅,漢代起就開發(fā)了鐵錢,到宋代還在使用。但鐵錢容易生銹,保存不易!
「不過,這不是根本問題。根本問題是你的寶鈔,只是紙而已,你沒有設(shè)置準備金,卻又規(guī)定可以兌換金銀銅,這不扯嗎?」
準備金?準備金是什么東西?
三皇孫口中經(jīng)常冒出一些稀奇古怪的詞。
乍一聽不太懂,仔細琢磨就覺得很有道理而且風趣形象。
「面值一貫的寶鈔可以兌換一千文銅錢或者一兩白銀,關(guān)鍵問題是,你發(fā)行的數(shù)量遠遠超過了你的銅、銀儲備!」
「這就導致了寶鈔貶值,不值錢了!」
「以為錢就是印出來的?背后沒有金屬等實物相對應(yīng),發(fā)的寶鈔越多,就越是貶值,誰還愿意用你的寶鈔?」
「要是印鈔就能解決問題,那就好辦了,農(nóng)民不用種糧了,商人不用經(jīng)商了,手工作坊擺上麻將桌了,天下都是你的了!」
聽到此,朱元璋終于明白了準備金是什么。
過去,他一直在行軍打仗,稱帝之后打服了北元。
緊接著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復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
他是農(nóng)民出身,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很是了解,但是對于財政卻沒有深入研究。
朱元璋的學習能力特別強,文化基礎(chǔ)薄弱的他,通過自己看書,居然在對聯(lián)上造詣不低。
今天,朱允熥這么一說,朱元璋就如同醍醐灌頂,恍然大悟。
終于明白了老百姓為什么不愿意用寶鈔和通寶的真正原因。
不是因為推廣不力,而是因為寶鈔貶值、通寶不值!
幸虧有皇孫在身邊,否則,自己就被這些大臣們給糊弄住了。
“范敏,咱問你,咱發(fā)了多少寶鈔,總面值多少?可以供老百姓兌換的銀子有多少?”
朱元璋的問話,一下子震住了范敏。
這些數(shù)字,不管是帳上還是心里,都沒數(shù)!
“陛下,戶部只有魚鱗黃冊登記詳細。洪武五年以來,先后發(fā)行寶鈔十余次,總的面額多少,沒有詳細統(tǒng)計!
范敏用袖子擦了擦額頭:“國庫的銀兩本就不多,大部分銀兩都散在民間,寶鈔兌現(xiàn)起來,著實有些難度!
聽到此,朱元璋有些微怒。
原來,范敏也懂皇孫心中所講的“準備金”。
就是說,寶鈔和實物要有明確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
現(xiàn)在,國庫的銀兩沒那么多。銀兩在民間,也沒人愿意換成寶鈔。
如此一來,寶鈔可不就成了廢紙一堆?
范敏剛才居然還在蒙自己!
“我大明與北元這些草原蠻族不同,他們可以沒有財政,沒有貨幣,缺糧了就南下打草谷。而我大明必須有穩(wěn)定的財政。”
“有穩(wěn)定的財政,就必須有穩(wěn)定的貨幣!
“你們說一說,要發(fā)行寶鈔,朝廷和下面的官府要用什么樣的實物相對應(yīng)?”
大臣們都皺眉思考起來。
「老朱對財政也有研究?簡直顛覆了我的認知!」
「秦漢以來,官僚系統(tǒng)分得籠統(tǒng),不是文官就是武將,未免太簡單化了!
「時代越進步,經(jīng)濟越發(fā)展,負責治理的官員就越要專業(yè)化!
「會打仗、會寫文章,根本應(yīng)付不了越來越復雜的社會發(fā)展!
「傳統(tǒng)科舉出來的文人,除了會咬文嚼字,別的可真就啥也不會了!
「大明,太缺少專業(yè)人才了!懂財政、通金融的人,根本就沒有啊!
朱元璋又得到了三孫的表揚,高興的同時,又思考起來。
自古以來,軍兵未動,糧草先行。
沒有好的理財能手,打仗都沒有底氣。
自己之所以能夠打垮元朝,很大程度上是有了李善長。
李善長善于理財,朱元璋只管打仗,從來不考慮錢糧夠不夠的問題。
其功勞堪比漢代丞相蕭何。
只是,他提拔了胡惟庸,對胡惟庸的謀反不報告、裝聾子,所以被殺掉了。
現(xiàn)在,真的是缺乏理財方面的能手。
聽朱允熥的心聲,可以斷定,朱允熥就是這方面的人才!
只是,他一直低調(diào)隱藏。
要解決問題,就只有讓他待在身邊,隨時從他的心聲中找到辦法。
兵部尚書齊泰出班奏道:“陛下,臣以為,寶鈔對應(yīng)的實物,應(yīng)該是糧食。”
看到朱元璋沒有反應(yīng),又繼續(xù)說道:“民以食為天。最不會貶值的,老百姓最需要的就是糧食。”
“有糧食作實物對應(yīng),寶鈔一定不會貶值!
“而且各府縣都有糧庫,百姓兌換起來也比較方便!
不少官員點頭,認為齊泰說得很有道理。
朱元璋想了一下,齊泰也說到他心里去了。
不管干什么事情,都要從老百姓的角度出發(fā)。
發(fā)生寶鈔也是如此,其對應(yīng)的實物,也應(yīng)該是百姓們常用、必用之物。
朱允炆看朱元璋微不可察的頜首,馬上說道:“皇爺爺,孫兒認為齊大人所講極為在理。”
朱允熥看了看朱允炆,又馬上低下了頭。
嗯?
朱元璋條件反射般支起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