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的是東胡?”
“莫非是假裝與東胡作戰(zhàn)?”
聽了張良的話之后,眾人一愣,紛紛不解問道。
假裝與東胡作戰(zhàn)?
這個主意倒也不是不行……
只不過……
要是這樣的話, 那要是真的沒有什么戰(zhàn)斗,那想要得到一些軍功,只怕是有些不容易。
畢竟,你不可能真的和你的盟友們相互廝殺,換人頭換功勞吧?
畢竟,這玩意不劃算啊!
“那自然不是東胡了……”
張良當(dāng)即說道,“若是東胡,自然不合適!畢竟,我們還要和東胡聯(lián)手的……我所說的,乃是匈奴。”
“哦?匈奴?”
聽了張良的話,眾人一愣。
“對,正是東胡……”
張良說道,“我在下邳的時候,也聽過一些傳聞信息,說是秦軍在北境,已經(jīng)和匈奴幾次交手了……所以,我們?nèi)羰窃诒本,能夠和匈奴交?zhàn)幾名,能言順,也對我們有利,不知諸位認(rèn)為如何?”
嗯?
這倒是有道理!
聽了張良的話之后,眾人稍稍遲疑一陣之后,繼而紛紛點頭。
呵?
馮征聽了,心里也頓時一樂。
沒想到張良的消息果然靈敏,這北境的事情他竟然全都知道了?
呵呵,不愧是躲在下邳,這種交通便利四通八達的地方,打聽消息打聽起來果然靈通的很!
不過,對于這種事情,馮征并不意外。
像張良這樣的人,本該就如此。
這就相當(dāng)于諸葛亮在南陽一樣,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
畢竟,古人又沒有什么電話手機,所以,古代的消息,有著非常大的局限性和滯后性。
所以古人才會選擇人多的地方呆著,因為人多的地方一般很多時候來往的人更多屬于交通樞紐,所以來自于四通八達的人,四面八方的人都會發(fā)各種各樣的消息帶過來。
“不知,盟主認(rèn)為如何?”
張良看向馮征,又小心問道。
“哎,這主意,的確是好極了!”
馮征聽了,呵呵一笑,很是滿意的點了點頭,“張良,不愧是張良,你的這想法,我很是滿意!
“哎,在下豈敢?”
聽了馮征的話,張良趕緊說道。
“哎,我說的,乃是實話!”
馮征笑了笑,心說,我說的可是實話。
沒錯,這可不就是實話么?
畢竟,這本來,其實也就是馮征自己的想法。
沒錯!
讓這些人“假裝”投靠大秦,那最好的辦法,自然就是讓他們參與到對大秦的貢獻之中。
而最為直接的兩種方式,一種是建設(shè)的功勞,另外一種就是打仗的功勞。
對于六國之后的這些人,他們?nèi)几由瞄L打仗。
當(dāng)然對于他們來說搞建設(shè)也是有些擅長的,不過對大秦更為有利的就是打仗。
第一可以消耗他們……
第二可以利用他們……
這兩者都是更好的選擇!
而對于大秦來說,想要選擇打仗的目標(biāo)最好的就是匈奴。
因此把他們安置在北方,讓他們幫助大秦和匈奴作戰(zhàn),那必定會是最好的選擇!
只不過馮征自己沒有直接說,而是借助了范增和張良的嘴把這一想法說出來而已……畢竟像這樣的事情,有他這樣身份的人說出來,會更加敏感,但是有范增和張良這樣的人說出來,那反倒是沒那么敏感。
換句話說,只要不是他自己說出來的,那就是大家的主意,既然是大家的主意,那么首先不會有人對此有過多的懷疑,過多的敏感,其次眾人也會更愿意接受。
只要能達到這個效果,那就夠了!
“那好……”
看著眾人,馮征說道,“若是攻打匈奴的話,我認(rèn)為最合適的地方,就是漁陽郡!”
“漁陽郡?”
“對,漁陽郡!
馮征看著眾人說道,“這漁陽郡是個比較合適的地方,第一,他在北境,是緊緊的挨著匈奴和東胡。
第二,他距離蒙恬所在的上郡,還是有不少的路程的!
第三,此地,地形也相當(dāng)?shù)牟诲e,橫跨一座燕山,只要咱們防守得當(dāng),準(zhǔn)備得當(dāng),則進可攻,退可守,諸位認(rèn)為如何?”
“盟主所言的確有道理!”
“好,我也覺得實力最為合適!”
“嗯,進可攻,退可守,而且比鄰東胡和匈奴,咱們完全可以更加放心呀!”
“好,那就這么定了吧!”
“那就聽盟主的吧!”
眾人聽了紛紛點了點頭,很為滿意。
“嗯,那就選擇這個地方了……”
馮征笑道,“首先我會想辦法把你們收邊入營,到時候只要你們稍稍立一些功勞,我就給你們報大功,相信過不久,咱們就有不少人能夠上來了!”
“多謝盟主!”
眾人聽了,又是一陣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