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缺桑艱苦求生,景略天縱奇才(慶祝,收到站短)
唐國的邊境,距離渭城八百里的位置。
一個少年手中握著一把柴刀,背上背著一個小女孩,艱難的在山道上移動。
小女孩手中緊緊的握著一把大黑傘,眼神落在山路旁野豬的骸骨之上,身體微微的顫抖。
“桑桑乖,別怕。”
“我們是好不容易才逃出來的,所以我們不論遇到任何苦難,都要堅持活下去。”
荒野中,野獸橫行,每每遇到緊急情況,寧缺和桑?偸悄芊陜椿
他們是昊天之下的寵兒,苦難,壓不倒他們。
這里是岷山山脈,不論是大唐的軍隊(duì),還是西陵的軍隊(duì),都沒有辦法搜到這里來。
幾年時間過去,他們也是時候重新返回大唐的邊境。
在衛(wèi)光明已經(jīng)放棄了搜索桑桑的情況下,他們距離渭城越來越近。
五天后,寧缺站在渭城前,心中竟隱隱有些忌憚。
有一種感覺,只要他邁入這座城,就會有人發(fā)現(xiàn),立刻斬殺了他。
就在這個時候,桑桑開口了。
“我們換一個地方吧!
“靠近岷山的地方就不錯,那邊可能有村子存在。”
“好!
寧缺和桑桑格外的默契,他們都是有著上天庇佑之人,自然不會輕易的死去。
又是兩日,他們來到了渭城的附近,白山村,被村里的自衛(wèi)隊(duì)收留。
這一切發(fā)生的很自然,好像這件事情,本來就是這個樣子。
渭城。
馬士襄和一個黑袍人坐在一起,兩人推杯換盞。
冥冥之中,馬士襄感覺自己失去了什么。
“馬將軍海量,不愧是軍中龍鳳!
“哈哈,陳神官言重,我馬士襄草包一個,哪里比得上神官大人的福分!
“哎,這些年一直沒找到冥王之子的下落,我陳坤,有負(fù)光明大神官所望!
“陳神官怎么會這么肯定,冥王之子會出現(xiàn)在渭城?”
“自然是光明的預(yù)言!
“光明大神官么,那一位確實(shí)是個偉大的人物,光明商會這些年沒少在我這渭城的窮苦地方支援,此地的山賊匪寇也是得益于陳神官才掃蕩一空!
“有你們這樣的人在,是我們大唐百姓的福氣!
說著,馬士襄竟流出了眼淚。
渭城的匪寇,不是一日兩日了,東南西北各個方向,都有流民組織,隨時都會建立起新的馬匪幫派。
渭城的守軍,已經(jīng)無數(shù)次的和這些土匪戰(zhàn)斗過了,可始終都沒有辦法剿滅。
要知道,只要有人吃不飽,就會造反,而造反,就會死人,死許多許多的人。
陳坤攜帶這光明商會來到這里駐扎下,不僅派遣修行者支援,還有物資送達(dá)。
而且,在這糧食難產(chǎn)之地,研究出了各種合適的作物,讓百姓們吃飽穿暖,免了去當(dāng)匪寇的苦難。
只是北方的荒人時不時騷擾,讓他們非常難受。
這些年,向軍部的申請,一次又一次發(fā)上去,就像是泥牛入海一直沒有消息。
他們仿佛忘記了,大唐邊境,還有渭城這個地方。
遲遲不到的支援,使得光明殿的陳神官,成為了這里最大的恩人。
就算是荒人也絕對想不到,在這小小的渭城,會有一個知命境界的大修行者駐守。
白山村。
桑桑躺在床上,寧缺幫其暖腳。
寧缺朝著無月的星空望去,他有些悲憤,
“我們究竟犯了什么錯?”
“為什么上天要這樣對我!
睡夢中桑桑哼哼唧唧,似乎是做了什么噩夢。
任誰都無法想象,天命主角,和昊天化身,會活的這么累。
他們只是想活著,什么都沒有做錯。
桑桑在沒有覺醒昊天意志前,她只是桑桑,一個苦命的小女孩。
寧缺兩世為人,卻也看不懂這個世界的規(guī)則。
“廢柴!都是廢柴!”
第二日。
寧缺跟著隊(duì)伍,去山里打獵,少年兒郎,一手柴刀一張弓耍的虎虎生風(fēng)。
竟是比那些大人,也絲毫不弱。
“寧缺,你小子可以呀,難怪小小年紀(jì)就能帶著桑桑穿越岷山。”
“趕快長大,你要是加入了我們的自衛(wèi)隊(duì),那些山賊匪寇肯定都不是伱的一合之?dāng)场!?
“對對,劉老頭可是撿到寶了,你小子!
寧缺聽著這些夸贊并沒有特別高興,因?yàn)樗麄兪菑乃廊硕牙锾映鰜淼,如果還是和小孩一樣,自然不可能活到現(xiàn)在。
跟著他們在岷山逃亡的,還有一個同齡的少年,名叫卓爾。
當(dāng)年的林將軍府滅門慘案,不止是發(fā)生在長安,林家還涉及許多分家勢力。
其中,卓爾所在的村子,剛好受到牽連,全村都被屠殺殆盡。
寧缺率先和卓爾相遇,后來一起在燕境內(nèi)逃亡,又在路上一起撿了桑桑。
只是,卓爾和寧缺做了不一樣的選擇,他孤身一人返回了長安,而寧缺便留在了這里。
村子里,寧缺小有名氣。
再也不需要挨餓,受凍了,甚至為了給桑桑暖身體,有少量的酒水供應(yīng)。
現(xiàn)在的寧缺還年少,再長大兩年,能做的事情更多,也能找郎中幫桑?床。
光明商會的補(bǔ)給會送來白山村,他們這岷山險地也逐漸變的舒適。
這一日,燕國的隆慶皇子前往西陵求學(xué),上百騎兵,諸多護(hù)衛(wèi),竟顯威儀。
隆慶的天賦非常強(qiáng),他是燕國未來的希望。
他的任務(wù)很簡單,那就是拜一個非常強(qiáng)大的師傅。
燕國的皇帝和天諭院副院長有些牽扯,所以這趟鍍金之旅,相對順利。
只是,抵達(dá)桃山之后又會如何,那當(dāng)是另當(dāng)別論了。
這一日。
王景略在軍中擊敗數(shù)個同階敵人。
他的名氣開始顯露出來,他的傳奇也開始被宣揚(yáng)出來。
四歲便如初境,六歲入感知,十一歲便入不惑境界,十六歲進(jìn)入洞玄境界,成為了真正的大修行者。
甚至可以說,比起那些道門書院的天驕,都絲毫的不遑多讓。
現(xiàn)在的王景略只是洞玄中境,同階無敵,越階也可敵,但還做不到知命之下無敵。
在修行者之中,大念師是進(jìn)階速度極慢的,但王景略能一路高歌,他的天賦確實(shí)可歌可泣。
更加可怕的是,他的年齡,只有不到二十歲。
衛(wèi)光明若是知道了,估計要羨慕死了,他當(dāng)年進(jìn)入洞玄跟著各種高人教授的情況下,也是在二十三歲才成功。
天才呀,王景略是絕對的天才。
慶祝,站短收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