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安平打算大年初七上班的時候開個會討論一下,張浩也覺得開個會比較合適,張安平身為鄉(xiāng)黨委書記,不經(jīng)討論自己做決定也不是不行,但一開始就這么做的話,總會給別人留下作風霸道,搞一言堂的嫌疑,不利于班子團結(jié)。
心里大概有個數(shù)的張安平也輕松了許多,問起了炸串店的生意情況。
張浩早就已經(jīng)放假了,炸串店也隨著學校放假停止營業(yè)了。將近三個月的營業(yè),除去前期投入的3萬多成本,他們家的存折里多了整整將近16萬塊錢,已經(jīng)超過張安平和妻子不吃不喝三年的收入了。
張安平聽完,不得不感慨,找對路子的生意賺錢真的比流水還快。
張浩聽著張安平的感慨,笑著說道,“以后這十幾二十年是我們國家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的時代,只要找對風口,錢是天上整車整車倒下來的,可比流水快得多了!
就在張安平和張浩聊天的時候,陳秀麗也放假回家了,看到丈夫和兒子都在,就問起了晚飯想吃的菜,張安平隨口道,你做什么我們吃什么,不挑。
而在一邊的張浩想起來自己老媽說過的家宴的事,就說道,“要不趁老張同志晉升的機會,今年把兩頭親戚都喊家里來過年吧!”
張安平和陳秀麗聽完眼前一亮,沒有不喜歡人前顯貴,有好事沒有人不想分享,尤其是自己的親人朋友,富貴不還鄉(xiāng),如錦衣夜行,對于張浩的建議,夫妻二人都欣然同意。
于是夫妻二人開始忙活起來,張安平開始給兩家親戚打電話,而陳秀麗則看時間還早,出門去菜場預訂過年的食材。
而作為提議者的張浩也穿上鞋子,騎著自行車出了門。
后世社會發(fā)展迅速,人民經(jīng)濟水平提高,生活也越來越好,但唯獨過年的年味越來越淡。
到張浩出事的那年,過年更像過個普通節(jié)日,完全失去了現(xiàn)在歡聚一堂的熱鬧和喜氣,他想要好好感受一下這后世再也感受不到的氛圍。
張安平有一個大哥,兩個姐姐,陳秀麗有兩個哥哥,三個姐姐。
兩家也都有在體制內(nèi)工作的后輩,所以對于張安平提拔的事情也都一清二楚,也知道他們是為了慶祝,于是都欣然答應了下來。
接下來的兩天,張安平和陳秀麗夫妻還有陳秀麗的三姐都在忙活家宴的事,家里一副熱鬧的氣氛,讓張浩感到久違的感覺。
后世因為張浩的外婆和爺爺相繼去世,家里親戚的走動就開始減少,幾年后就開始各過各的,別說聚餐了,一年都沒幾次走動來往,讓張浩感覺每年過年都是冷冷清清的。
大年三十下午,家里人開始陸陸續(xù)續(xù)地來了。
這次因為張安平提拔的事情對于這個小家族實在是天大的好消息,家里所有親戚,一個不漏地都來了,擺的三桌家宴坐得滿滿當當。
看著重新見到去世已久的外婆和爺爺,張浩百感交集,兩位老人雖然也算長壽,但后世都是因病走的,張浩打算等過完年找個時間跟父母商量一下,每年帶兩位老人到醫(yī)院做個定期檢查。
一時間,張浩家不大的房子里擠滿了人。
不過對于張浩來說,他很喜歡這種氛圍。
現(xiàn)在的兩家親戚家庭條件沒有發(fā)展起來,充滿了質(zhì)樸真誠的親情,這是張浩在后世一直所期盼擁有的,因此張浩這天難得恢復了小孩子的心性,笑得格外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