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宮。
今日的朝政,事關(guān)人才選拔,大漢群臣早早到來,想要探探幾位重臣的口風(fēng)。
可惜,就連夏侯嬰也沒聽到什么消息,畢竟他一個大老粗,也不會參與選拔制度的制定中。
“以后選材,總不能再用軍功那一套了!
“天下已經(jīng)平定,戰(zhàn)爭只會越來越少!
“呵呵,陛下要挑選的是治國良才,又不是咱們這些個兵痞!”
豐沛元勛們心中有數(shù),你一言我一語,看似稀松平常,實(shí)則暗流涌動。
他們這一代還能依靠軍功獲取爵位,那以后的人呢?
自家孩子能夠靠著爵位存活,但家族子弟,又該何去何從?
“逆子和陳平呢?怎么還沒來?”
劉邦有些不悅,畢竟他身為皇帝都已經(jīng)到場,結(jié)果太子劉盈卻還沒來。
“張良,先說說你的想法!
劉邦示意張良,可以講講他那套選材制度。
“古者諸侯貢士,一適謂之好德,載適謂之尚賢,三適謂之有功,則加之賞!
“春秋戰(zhàn)國,諸侯為了富國強(qiáng)兵,出現(xiàn)軍功爵制,又興起養(yǎng)士之風(fēng),招攬有才干、善言辭的人才為國君所用!
“至于秦朝,則以辟田和軍功為選官依據(jù),此等皆非完備的選官制度。”
張良侃侃而談,群臣點(diǎn)了點(diǎn)頭,天下已經(jīng)平定,沒有那么多的叛亂者,再照搬前朝的選官制度,無疑是東施效顰。
“要想選出優(yōu)秀的人才,其中重要一環(huán),則是負(fù)責(zé)選拔人才的官吏!
“我大漢三公九卿,以及地方郡守列侯皆為名士,他們看重的人才定然能夠更好地效忠朝廷!
“朝廷選的是沒有官職的讀書人,至于拔出他們的則是下級官吏!
“按照在下的想法,雙方都必須是品德高尚、學(xué)識才干出眾的人!
張良所言之言,很快便在群臣之中議論紛紛。
劉邦也不阻止,唯有集思廣益,才能夠制定出符合大漢國情的選官制度。
“留侯所言甚是,當(dāng)年陛下曾下令詔舉三老,助我大漢奪取天下!”
“非也,我看留侯之言,還有待驗(yàn)證,誰能肯定雙方人品就一定優(yōu)良?”
“你這是故意抬杠,留侯所言非虛,自下而上選拔官員,肯定能選出賢才!”
劉邦看向張良,后者淡然一笑,微微點(diǎn)頭作揖,似乎這套完美的選官制度,就是為大漢量身定做。
“老子當(dāng)年詔舉三老,那是無人可用!”
“若是有青年才俊,誰愿意用這幫食古不化的老東西!”
劉邦心中無奈,大漢如今并不缺少治國良才,畢竟曹參這樣的大能,都被安排到齊地當(dāng)相國。
如果長安缺人,曹參和傅寬可以隨時歸來。
但地方小吏,缺的就太多太多!
哪怕朝廷的政令再完美,也需要地方官員去實(shí)施。
至于地方?那地方的豪族士紳,可并不好惹。
劉邦隱隱覺得,張良這套看似完美的制度,沒準(zhǔn)推行到下面,會徹底變味。
“都聊著呢?昨晚徹夜未眠,諸位莫怪!”
群臣商討之際,卻見劉盈與陳平并肩而來,后者更是頂著黑眼圈。
畢竟大漢太子十分懂得馭下之術(shù),昨日提出了想法和思路,至于后面如何完善,全都丟給了陳平一人。
可憐大漢曲逆侯愣是沒睡,終于將劉盈所說的制度整理了出來。
劉盈日上三竿,甚至吃了個早餐,才帶著陳平來到未央宮。
“太子殿下,方才留侯所說制度,由臣來為您復(fù)述一遍。”
灌嬰一臉諂媚,準(zhǔn)備上前開口。
“灌嬰,用得著你這大老粗說話?俺來為大外甥講述!”
樊噲一把推開灌嬰,就要來個鸚鵡學(xué)舌。
張良所說制度,他們未必理解,但是能夠做到復(fù)述,反正最后拍板的還是劉邦。
“潁陰侯,舞陽侯,你們二人歇著便是。”
“我大概已經(jīng)了解,留侯所說的制度!
“暫且,可以稱其為——察舉制!
劉盈踏步而來,直言道:“按照留侯的構(gòu)想,個人的社會背景、家庭出身不再是選士任官的唯一依據(jù)!
“地方士人只要有真才實(shí)學(xué),有一定的社會威望,或有值得稱頌的道德品質(zhì),就有可能成為察舉對象,從而登上仕途!
“這在初期,一定程度上,的確能夠緩解朝廷的燃眉之急,輸送不少人才!
張良頷首點(diǎn)頭,“太子殿下明鑒,臣此舉正是為了不埋沒那些個良才!”
陳平緊皺眉頭,如果有可能,他真想上去給張良兩個大嘴巴子!
若非昨日太子與他徹夜詳談,他也不會想到,察舉制日后會如何為禍天下。
“不過嘛……察舉制依舊有弊端!
“天下之大,賢人之眾,不可能把所有賢人都推薦給朝廷!
“對士人道德品質(zhì)的考察是察舉制的前提,但這不易作好,因?yàn)楹茈y對人的道德品質(zhì)作出中肯的評價!
“就像曾經(jīng)的陳豨也是忠臣,你總不能說他毫無功績吧?結(jié)果最后卻成了逆賊。”
劉盈一席話,瞬間令朝堂鴉雀無聲,畢竟以陳豨的人品和能力,肯定會被察舉。
“再說了,地方上的事,長安未必能夠面面俱到。”
“留侯這套制度,日后會淪為少數(shù)公卿大臣、名門望族把控的游戲!
“這些人選士任官,往往推薦名望家庭的子弟,而不管其學(xué)問品質(zhì)如何!
“最后徹底阻斷了平民和寒門做官的希望。”
劉盈隨即看向一眾功勛,笑道:“諸位,試問你們到了那個年代,連出頭之日都沒有,還會支持這等制度?”
這……
“大外甥說得對!俺就是個大老粗,以前在沛縣,偷雞摸狗的事兒沒少干!”
“對了,連俺媳婦,都是從盧琯那偷來的!”
“像俺這種人,若是按照留侯的制度,恐怕這輩子都不會被察舉!”
樊噲現(xiàn)身說法,眾人可以說他大字不識一個,只是個殺雞土狗之輩,但無人能夠否認(rèn)他的功績。
“太子殿下,列舉了這么多缺點(diǎn),不知您有何高見?”
張良虛心求教道:“以名士治天下,已經(jīng)通過陛下驗(yàn)證,絕對能走得通!
劉盈無奈攤手,隨即指了指在座群臣。
“諸公,你們在跟我阿父混之前,有幾個是名士?出來走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