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五貫聽到了聲音,打開門,見著是宋縣令,連忙迎上去說道:“宋大人,你怎么來了?”
宋縣令擦了一把臉上的汗,笑著說道:“譚大夫,你真是我們的救世主啊,要不是你的方子,我們這個縣的幾千人口怕是都已經(jīng)沒命了!
譚五貫有些受寵若驚,連忙說道:“宋大夫,你別這樣,這次瘟疫能治好,不僅僅是我一個人的功勞,要說的話,還是多虧了你和盛老爺!
“要不是盛老爺送來的柑橘,我都沒想到可以用柑橘入藥!
宋縣令連連點頭,“是啊,的確是要多多謝謝盛老爺,盛老爺可真是大善人,要不是他的話,我們就算沒病死,也餓死了!
譚五貫從身后又拿出兩個藥包說道:“宋大人,你等會兒把這個藥分給縣外的人,雖然現(xiàn)在瘟疫沒有傳出去,但是還是得早點預防才好!
宋縣令握著手里的藥包,低頭看了看,“這就是你這次的新方子?”
譚五貫點頭,“這次的方子除了之前金銀花、連翹、板藍根之外,還多加了甘草,紅景天、魚腥草,以及一點點柑橘皮,還有一些茯苓和白術。”
宋縣令并不懂藥理,聽得云里霧里,將藥包收好,笑道:“辛苦譚大夫了,我這就去把這藥給送去!
譚五貫點了點頭,朝他又囑咐道:“宋大人,您慢走!
宋縣令朝他告辭,帶著藥方來到了縣門口。
鳳陽縣門口正巧來了幾個從京城來的太醫(yī),這些太醫(yī)都是受了魏帝的命,來這里救治災民。
不過他們來得有些晚,現(xiàn)在鳳陽縣的病人好了一大半,他們才到陸州府。
宋縣令瞧著他們都在門口,微微驚訝了一下,隨后將手里藥包遞給一旁的衙役說道:“去,把這些藥都煮了,然后分給四周的村民喝!
“是,大人。”衙役接過藥轉身離開。
這些太醫(yī)當中,有個太醫(yī)姓高,他曾經(jīng)和李大夫師出同門,但是二人一直都不對付。
高太醫(yī)見著衙役帶走藥包,大步上前,將他攔了下來說道:“這就是那位譚大夫給縣里病人開的藥?”
衙役行禮說道:“回大人的話,正是!
高太醫(yī)伸出手說道:“給我瞧瞧!
衙役猶豫了一下,沒有給他。
高太醫(yī)有些不耐煩,直接奪過來,“讓你給我,就給我!
衙役不敢得罪這位從京城來的太醫(yī),只得將藥包給了他。
高太醫(yī)奪走藥包之后,將里面的藥材拿出來一一看了看,記下所有藥材之后才將藥包還給衙役。
衙役不想惹事,拿了藥包,加快腳步趕緊離開。
高太醫(yī)抬頭朝鳳陽縣里看了一眼,臉上帶著意味深長的笑,隨后跟著一眾太醫(yī)進了縣里。
太醫(yī)們都來了,譚五貫和其他幾個小大夫也閑了下來。
大概又過了一個月,縣里的病人大多都好了。
譚五貫便起身回了平陽縣。
譚大媽和譚老爹這段時間都在掛念譚五貫,聽說他回來了之后,來不及多想,帶著小七月和小六斤來到縣里阮大夫的家中。
阮大夫的家在平陽縣的最南邊,離著譚一兩和譚二錢的宅子有點遠,相對畢竟偏僻,但是風景還算是不錯。
小七月跟著譚大媽他們進府時,發(fā)現(xiàn)院子里有一棵十分高大的銀杏樹。
這個季節(jié)的銀杏樹的樹葉都黃了,一眼看去金燦燦的,十分好看。
小七月穿著一身鵝黃色的襦裙,小跑上前,來到了樹下,抬頭看去,笑道:“爹,娘,這棵樹好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