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四文和譚五貫連忙你一言我一語的將方才發(fā)生的事說了一遍。
譚大媽聽著云里霧里的,“不就是背詩嗎?也沒什么大不了的吧?”
譚四文連忙道:“娘,要是我們天天當(dāng)著小六斤的面背,他要是知道,那還是能理所當(dāng)然,但是小六斤只隨意聽了一遍,一遍就能背出來了,還一字不差!
譚大媽這樣一聽,的確是覺得有些厲害,朝小六斤看去,“這孩子難不成當(dāng)真是神童?”
小六斤這回知道他們是在夸自己的,臉上滿是歡喜的笑。
譚老爹也跟著走來說道:“小六斤啊,你給爹再背背看!
這回小六斤不僅把方才那句詩念了,還把一整首詩給背了出來。
譚老爹和譚大媽聽著高興得不行。
看來啊,這個只知道吃,只知道睡的小六斤,以后啊,一定能成大事。
小七月上前,牽著小六斤的手,帶著他又去灶房里玩了。
這回譚大媽沒有再攔著了,想著一直栓在褲腰帶上,不如放手吧。
特不能讓他們總是躲在家里。
夜里,譚大媽為此特地殺了一只雞,給大家煮了雞湯。
第二天一早,這小六斤是小神童的事情,很快就在村里傳遍。
人人見著譚大媽就是一頓夸。
不過譚老爹和譚大媽覺得這樣不太好,便跟大家說,小六斤是誤打誤撞而已,不是什么神童。
讓他們早點忘記小六斤是個小神童的事。
免得影響到這孩子的心智。
等再過了三天,俞先生親自上門了,想要帶小六斤念書。
不過譚大媽覺得小六斤年紀(jì)還是太小了一點。
后來二人相商之后,讓小六斤和小七月多去學(xué)堂玩玩,不當(dāng)念書,就只當(dāng)是玩玩。
這樣一來,兩孩子的去處,總算是有著落。
譚大媽和譚老爹可以安安心心給譚一兩辦婚事。
兩天后,譚一兩和葉九兒就要回來了。
這些天在陸州府,他們把葉家的事情忙活完之后,去了顧江云的府上。
顧江云之前就收到了譚大媽的信,得知了這一事,干脆啊,準(zhǔn)備把葉九兒收了做義女。
讓葉九兒以知府千金的身份出嫁到老譚家。
不過葉九兒沒有同意,她不想把自己抬得太高,免得在老譚家太突兀。
顧江云見著她不愿意,然后又想了另外一個辦法,就說她葉九兒是他的外甥女,家中父母已故,讓她在知府大人家出嫁。
這回,葉九兒原本也沒有同意,不過譚一兩卻幫她應(yīng)下來了。
一家人準(zhǔn)備了大半個月,只等著初八那天大婚了。
封平村里一些和老譚家熟絡(luò)的鄉(xiāng)親們,知道他們家要有喜事,紛紛來幫忙。
譚老爹特地從縣里買了一整頭豬,跟著陳大爺一同宰了,夜里的時候煮了大桌飯請村民們吃。
這一年譚老爹做了里長之后,和他們家交好的村民也越來越多。
這大概就是水漲船高的意思。
譚一兩和葉九兒的大婚在兩天后。
葉九兒要從陸州府出嫁,準(zhǔn)備今日把家里事情忙活好之后,就去陸州府。
小七月和小六斤乖乖坐在一排,看著譚大媽和二姑,小姑幫著一同收拾著東西。
譚小妹提起一件手藝精湛的大紅嫁衣,笑道:“九兒,這衣裳是你自己繡的?”
葉九兒不好意思地點了點頭,“是的,小姑,這嫁衣我足足做了一年。”
譚小妹不禁贊賞道:“咱九兒的手藝可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