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再將主河流截住一半,水位已經比沒有大壩時高了尺許,河水嘩嘩地從缺口處洶涌而出,至少看起來是動能十足。
接下來一邊做水車,一邊等,等著壩體穩(wěn)定,這個是必須的。
等水車做好,大壩也基本穩(wěn)定了,再次進行前后加固,呈梯形結構,這樣就不擔心到時候被水輕易沖垮了。
留出的缺口處,下半截也要堵起來,這樣出口小了,水位才升的更高,從高處流出的水更有能量。
堵完后,水流出量果然小了很多,水位再次最終堪堪漫過了壩頂,形成水幕流淌而過,到了下游。
差不多很完美了,浪費的水很少,許天在心里贊賞了自己一句,這也是經過精心細算的。他的設計是讓水位和壩頂完全持平,但到底實際上還是差了些許。
將做好的水輪裝上支架,穩(wěn)定后,抽掉卡住的木塞,在水流對水輪扇葉的強勁沖擊下,水輪飛快地旋轉起來,后面帶起丈高的水霧。
木架發(fā)出吱吱的聲音,還好,堅實的木架頂住了沖擊力。
許天大概測算一下,水輪的轉速在每秒半圈左右,相對于這么大個輪子來說,這個速度已經很不慢了。當然這個速度是可以調節(jié)的,使用的時候根據(jù)需要再優(yōu)化。
經過三次轉接,動能被傳遞到工場內,原來的三臺加工機械已經被重新改造了,動力來源不再是人力驅動,而是來自水力帶動旋轉的齒輪。
至于效果如何,就要進行試驗驗證了,一群人圍觀著。
“開始,放下閘位!痹S天一聲令下。
一個木工此時撬動閘位,兩個齒輪切合在一起,能量立即傳遞到鋸木機器上,鋸條頓時運動起來,快速的上下擺動,給人唰唰的感覺。
不用許天吩咐,另一個等待著的熟手木工向前推動案臺,固定在臺面上的一根原木隨之往前移動。
稍后,“嗤嗤”的聲音響起,木料很順暢的被切開一個口子,中間毫無停滯的狀態(tài)。
“好。”此時有人歡呼。
隨著木頭向前移動,最終被切割成兩半,整個用時才五六分鐘。比純人力拉鋸切割效率至少提高了十倍,比先前的機器效率也提高了兩三倍。
“沒想到引入外力驅動后,竟然如此之快,不敢想象。”
“是也,以往從無見過此種機械,誰能想到竟然能如此使用,張場主想法奇特,非同一般啊!
"有了這此種機器,我等是省力了,但也顯不出我等木匠的本領了,難有用武之地啊。"
"我倒是不咋擔心,工錢又沒少給,不是簽過約定,會雇傭我等兩年,若是提前不要人了,還要給我等補償。"
“那倒也是,等我將這機械的制法想透,也是一門手藝技術,而且更高深,哪怕往后不在這里,到了別家照樣吃上等飯。”
“噓,小聲點,約定里也說了,這兩年在這里見到的學到的都不能外傳,可是按了手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