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覓荷拉著綠卿的手出主意:“你家太子回來,你就告狀唄,讓太子找人把他打一頓,我實(shí)在是不想再看見他出現(xiàn)在我面前了!
江覓荷對燕羨之沒有絲毫感情。
在嫁給燕羨之之前,江覓荷就知道他的后院女人不少,是個浪蕩的性子。成婚后她也沒對燕羨之抱有多大期望,生了燕箏兒出來被他們母子嫌棄,江覓荷就對他死心了。
后來這么多年里,燕羨之愛寵幸誰寵幸誰,江覓荷掌管著府里管家權(quán),好好養(yǎng)把女兒養(yǎng)大,加上身后還有江家撐腰,日子并不難過。
某些心情糟糕極端的時刻,她甚至想著,燕羨之干脆死了算了,沒有他,她們娘倆的日子還過得更好。
“什么時候他徹底消失在我們面前才好!
她說話沒有刻意壓低聲音,綠卿顧及燕箏兒,還回頭看了一眼。
江覓荷小聲告訴她:“我們娘倆一心,你別擔(dān)心,我心里有數(shù)!
有這樣的父親,不如沒有。江覓荷不想用謊言欺騙燕箏兒,把燕羨之在她心中的形象過分美化,她寧愿燕箏兒一早就知道燕羨之不是好人,別對他存有幻想。
綠卿能理解江覓荷的想法,因?yàn)榻捄蓮膩矶紱]有依附燕羨之而活,嫁人前還是嫁人后,她都是她自己,沒有別人,她一樣能活得精彩。
思及此,她放心下來,笑著問:“箏兒多少歲了?”
“快十歲了!闭勂鹋畠,江覓荷氣質(zhì)都變得溫柔,她很滿足有這樣一個孩子,“都是大姑娘了,剛生出來的時候小小的,好多人都說養(yǎng)不活,可我偏不信,我的孩子我怎么可能放棄。”
綠卿也很佩服她:“你一個人能把嘉寧郡主養(yǎng)這么好,很不容易,但是也很值得!
江覓荷不覺得自己女兒比任何男孩兒差,她驕傲地對綠卿說:“這是我嫁給大皇子后,做得最正確的一件事!等你養(yǎng)了女兒你就知道了,貼心得不行,我想好了,長大后若是箏兒遇不上好男人,干脆不嫁了,我有那么多嫁妝,一輩子養(yǎng)著她,她一輩子陪著我,我們母女倆快快樂樂過日子。”
傳宗接代?她和她女兒過完自己這輩子就干干凈凈地死去,誰管這破事?!
何況,給燕羨之這種男人傳什么宗接什么代?他配嗎?
綠卿知道江覓荷是個有主意的,沒想到她已經(jīng)想到了以后的事情。
雖然她之所以還好好活著是因?yàn)榕矢搅四腥,但跳出這個,綠卿可以說她很認(rèn)可江覓荷的說法。
她甚至說:“以后我要是有女兒,我也和你一樣,支持她做的任何決定,事事以她的感受為先!
江覓荷舒心一笑:“我就和你說得上話!”
**
春雨綿綿,全國各地降雨充沛。
燕羨之趕在燕扶光回來之前在熙和帝這里求了一門差事——他要去松江府一帶巡視河堤。
熙和帝不知道他為什么非要搶著去,但為了不讓他在跟前礙眼,還是很爽快地答應(yīng)了。
他悄悄對燕長風(fēng)說:“朕把他支出去跑腿了,你告訴扶光一聲,朕不會掉以輕心的,朕不糊涂!”
燕長風(fēng)呵呵一笑,笑完把桌案上的奏折分出大半:“兒臣還會順便告訴三弟,他沒在京城這些日子,您都在認(rèn)真處理國事家務(wù)!
熙和帝捂著心口咳嗽:“長風(fēng)啊……朕好像有點(diǎn)不舒服……”
他轉(zhuǎn)身溜出了長定殿,一路溜達(dá)著到了鳳儀宮門口。
熙和帝一直沒想到,徐皇后年老色衰,可經(jīng)過教訓(xùn)后倒是變得比年輕時候溫柔了許多,而他最喜歡被人捧著說話,所以他這些日子很喜歡來找徐皇后。
不僅如此,徐皇后宮里時常備著他喜歡的湯,來了就喝一碗,喝完再和徐皇后說話。
一碗湯從容飲下,熙和帝擦擦嘴回味道:“還是皇后這里的湯最合朕的心意,也不知道里面加了什么?”
徐皇后故作神秘:“臣妾還是不告訴您了,不然您讓御膳房學(xué)了去,就不會再來臣妾宮中了!
熙和帝哈哈大笑:“既然如此,不說就不說吧!”
徐皇后掩唇輕笑,試探道:“臣妾聽聞羨之在您這兒討了份差事?”她頓了頓,輕輕把手覆在熙和帝手上,眉間微蹙:“您可別縱著他,他雖然年紀(jì)是最大的,可還是沒有扶光他們幾個沉穩(wěn)。要臣妾說,何必給他差事,他做不好豈不是給您丟臉?”
變了變了!他的皇后真的變了!
換做以前,徐皇后肯定會讓他給燕羨之安排最風(fēng)光的差事,何時說過這么體貼、這么有自知之明的話?
熙和帝內(nèi)心大為震撼,看向徐皇后的眼神中帶著感動。
“不會,巡視河堤這么簡單的事,他沒道理做不好!
熙和帝信心十足,夏季才是常常下暴雨的時節(jié),那時候河堤才容易被沖垮,現(xiàn)在讓燕羨之去松江府一帶,不過是不想看見他留在京城。
因?yàn)樗玫较,燕扶光快回來了?br>
怎么說呢?他有點(diǎn)點(diǎn)害怕,總覺得好像對不起他其他兒子。
熙和帝神游,徐皇后喚了幾聲他才聽見。
“皇后,你說什么?”
“臣妾說,如今才四月,若是河堤沒有異常,臣妾想,不如直接把羨之留在松江府,夏天下雨次數(shù)多,讓他好好守著,一有情況也好及時上報(bào)。”
聽起來有道理,而且燕羨之離京城遠(yuǎn)點(diǎn)也好,熙和帝順勢就答應(yīng)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