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都是宇文邕的心腹,宇文邕也不曾避諱他們,待南風落座之后,先是鄭重道謝,轉(zhuǎn)而詢問來意。
南風也不曾圈繞,直接說明來意。
聽得南風言語,幾位大臣面色大變,自古至今都是祭天敬祖,何曾有人責備天地,檄文問罪。
與這些大臣相比,宇文邕還算沉穩(wěn),只是微皺眉頭,并不見如何驚訝。
短暫的沉吟之后,宇文邕側(cè)目看向左側(cè)一名老臣,“依真人所說書寫檄文,明日辰時寡人親往天壇誦唱祭發(fā),再頒授文旨官書,發(fā)于諸郡,遍告黎民!
那老臣聞言駭然大驚,顫抖起身,“皇上?”
“即刻辦理,不得延遲。”宇文邕正色說道。
那老臣見宇文邕態(tài)度堅決,只得躬身領旨。
“真人為何有此一舉?”宇文邕看向南風。
南風歪頭看向宇文邕,宇文邕很會做人,先應承,后發(fā)問,極力體現(xiàn)對他的尊重。既然如此,理應將內(nèi)情說與他知道,于是便規(guī)整思緒,簡明扼要的解釋了幾句。
聽罷南風講說,宇文邕竊喜不已,在南風到來之前,他們議的正是如何驅(qū)逐僧道一事,正所謂國無二君,家無二主,一個國家只能有一人掌權,那就是皇帝,而僧人和道人雖然享受朝廷優(yōu)待,不稅不賦,卻并不視皇帝為主上,他們信奉的是本教的佛祖和神靈,這就導致了皇權和王權的對立沖突,而南風要做的事情也正是他最想做的事情。
就此事進行了簡短的交談之后,南風又說了另外三件事情,這三件事情都與元安寧有關,一是為元安寧的父親平反正名并加封謚號,二是恢復元安寧的公主身份,三是為元安寧準備成親所需的一干事物。
對于南風所請,宇文邕自然不會拒絕,不但沒有拒絕,反倒暗自歡喜,似南風這種人物,尋常人等是攀附不上的,能與他做些事情,也能結下交情,多條后路。
賞賜宅院,加封尊號,這些都是宇文邕欽定的,為了體現(xiàn)對元安寧的重視,宅子得蓋新的,南風也不與他客氣,直接指明地點,就在當年所居的破廟奠基,那里已經(jīng)被諸葛嬋娟給燒毀了,現(xiàn)有建筑是靈氣變化的結果。
尋常的公主只有名號,沒有尊號,尊號是冠在名字之前體現(xiàn)尊榮的,宇文邕賜予元安寧十八字尊號,南風感覺太過,只留四字,賢淑恭謙安寧公主。
殿內(nèi)有大臣主管此事,因為要打造鳳冠霞帔以及出嫁禮服,便詢問元安寧的身形體態(tài),南風隨口講說,具體詳實,他先前上下其手,看似是在與元安寧玩鬧,實則是在測量她的肩寬臂長以及臀圍腰身。
大臣詢問日期,南風答曰越快越好。
正事兒說完,南風就想起身告辭,未曾想其中一名大臣趁機向他提出請求。
事情也很簡單,宇文邕登基時,北周境內(nèi)的僧尼總數(shù)已經(jīng)超過了兩百萬人,各處道人亦有數(shù)十萬,僧尼道人是不勞作的,為了促進民生,也為了集權朝廷,統(tǒng)一信仰,宇文邕便頒下圣旨,強令僧尼和道人還俗,此事自然遭到了僧尼和道人的反對和憤恨,不久之前有一有道高僧恐嚇宇文邕,言之宇文邕滅佛傷德,將會暴斃亡故,永墜地獄。盡管宇文邕自己不以為意,但身為臣子的他們卻無比憂,故此希望他能出手化解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