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就是榆林山主事后帶走了諸葛嬋娟,此事亦有兩種可能,一是此人帶走諸葛嬋娟是為了留待日后對他進(jìn)行威脅,二是此人帶走諸葛嬋娟只是為了保護(hù)她,將她交由木匠一家做童養(yǎng)媳只是無奈之舉。
這兩種可能前一種幾乎占到了九成以上,第二種可能微乎其微,但判斷一個人可不是判斷一件事情,能加上自己的猜測和感覺,判斷一個人必須做到完全的公允和公正,絕不能放過壞人,但也絕不能冤枉好人,哪怕此人是好人的可能性并不大。
回歸事情本身,翠玲先前所說的情況亦有兩種可能,一是高小蘭只是出于對翠玲的關(guān)心,才做出這樣的叮囑,這種可能占五成,因?yàn)楦咝√m所說的那些話并沒有具體所指。還有一種可能是此事暗藏陰謀,榆林山主是故意讓他找到諸葛嬋娟的,其最終目的是對他不利。而高小蘭之所以沖翠玲做出那樣的叮囑,也是受到了榆林山主的授意,因?yàn)橛芰稚街饕_保他去到之后能夠找到諸葛嬋娟,不然陰謀就無法繼續(xù)進(jìn)行。
凡事不能只往好處想,也不能只往壞處想,好壞兩面都得充分想到,最好的可能是榆林山主出于善意,在離火宮遭遇劫難之時救走了諸葛嬋娟,并將她安置在一個不會引人注意的地方,為了讓他此行能夠順利找到諸葛嬋娟,才會授意高小蘭對翠玲說出那番話,之所以不明說,是擔(dān)心翠玲會泄露秘密。
這么做的動機(jī)也簡單,榆林山主可能是聽從太陰元君號令的,而太陰元君有理由對他心存善意。
最壞的結(jié)果就是榆林山主所做的這些是為了謀害他,要知道他此時已經(jīng)成了天界和陰間的公敵,他參悟天書之后實(shí)力暴增,西王母和太陰元君原本的計(jì)劃被全盤打亂,只要他存在一天,雙方就無法實(shí)施既定的計(jì)劃,也無法根據(jù)各自的想法左右和影響人間。
而今西王母已經(jīng)明確表現(xiàn)出了對他的敵意和仇視,太陰元君雖然一直不曾露面,卻不表示對他心存善意,原因也簡單,太陰元君雖然有理由對他心存善意,卻從未表現(xiàn)出任何的善意。
不是什么人都念舊的,大公無私,六親不認(rèn)的人也大有人為,事實(shí)證明越是身居高位的人越不看重親情,在他們眼中,法理比親情更重要。
物是人非對人的打擊是很大的,更何況是物非人也非,記憶中的離火宮變成這般模樣,換成誰都會傷心難過,更別說一個十歲大的孩子。
實(shí)則他并不想帶女孩兒回來,但若不讓女孩兒親眼所見,她怕是不會心甘情愿的隨他去。
女孩并沒有隱藏自己的悲傷,這一點(diǎn)與諸葛嬋娟很像,諸葛嬋娟性情爽朗,不喜藏掖。
倘若榆林山主真的是在利用諸葛嬋娟,最大的可能就是尋人假扮諸葛嬋娟,而今的他修為驚人,近乎不死之身,外來攻擊不可能奏效,除非近身偷襲,找人假扮諸葛嬋娟就是最好的方法。
但他能確定眼前的這個女孩兒就是諸葛嬋娟,她也沒有任何的靈氣修為,對他完全構(gòu)不成威脅。
思慮無果,只能暫且放下,待女孩兒止住哭,上前說道,“該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