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經絡上往往有多處穴道,這些穴道無法一次沖破,只能分次進行,這種破關開路式的練氣非常費時,大部分修行中人,包括那些晉身居山以上修為的紫氣真人,都沒有將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盡數拓開,往往只是開通了其中幾條比較重要的經絡。
連貫前胸后背的任督二脈是大部分練氣之人的首選,任督二脈俗稱小周天。貫通小周天之后就是通達四肢,俗稱大周天,任督二脈加上雙手雙腳的四條正經,一共是六條經絡,大部分修行中人開拓的就是這六條,另外隸屬于手腳的八條正經,和任督二脈之外的六條奇經都處于先天狀態(tài),未被開拓利用。
與只有三十二句的太玄真經不同,洞神真經長達三百多句,一件事情用三百多句話來進行描述,已經到了細致入微的程度,不管是誰來推敲,得出的結果都差不多,就算一萬個人來看洞神真經,得出的結論也不會有太大出入,就應該自這里出發(fā),就應該往前走,沒有別的選擇。
一個八考不中的人,悟性天賦自然好不到哪兒去,問出了呼吸吐納的方法,南風又讓曹猛寫出了經絡穴道,然后就放他回去了。
得到了吐納方法,南風并沒有急于修行,天元子曾經說過,不要急于上路,出發(fā)之前應該想好去哪兒,還得想好走哪條路,除此之外還得猜想各種可能并想出應對之策,準備不足,絕不能倉促上路。
曹猛走后,南風將洞神真經寫了下來,拿著看了半宿,下半夜又將高玄真經和升玄真經寫了下來,三者進行比對,細辨之下發(fā)現(xiàn)這三部經書聯(lián)系緊密,完全可以當成一部經書來看。
此外,這三部經書并沒有留給修行者太多的推度空間,根據經文揣度出的練氣法門沒什么改動的余地,這種情況就像左右都是山,只有一條路,必須按照這條路走。
確定了這一點,也就死心了,洞神,高玄,升玄三階,得老老實實的修行,周圍連岔道兒都沒有,更別想找出什么捷徑了。
除此之外,南風還發(fā)現(xiàn)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經文的內容并不只有如何練氣修行,自另外一個角度理解,經文內容與武功招式也是吻合的,道家經文都有陰陽兼?zhèn),動靜結合的特點,如果說打坐練氣是靜,是陰。那武功招式就是動,是陽。
而前三部經書暗藏的武功,也早已經被前輩同道發(fā)現(xiàn)并挖掘,正是下和殿道士演練的五行拳。
感覺有意思,南風又將洞玄,三洞,大洞三部經書默寫了下來,與前三部經書相比,中間這三部就隱晦深奧了許多,南風看不太明白,但他看這三部經書也并不是為了理解具體意思,只是為了與前三部進行比對,比對的結果就是中間這三部經書所載內容,在研習理解時開始出現(xiàn)歧義,在大部分人所走大路之外,開始出現(xiàn)小路了。
眼下他只能發(fā)現(xiàn)大路旁邊有小路,小路是不是死路,以及小路通向何處,他推不出來。
中間這三部經書也暗藏有武功招式,與隱晦的練氣法門一樣,藏于字里行間很難辨察,但南風有了前車之鑒,便拿了中威殿道人練習的武功與之比對,果不其然,這三部經書里暗藏的武功也早已被前輩道人總結推廣,正是中威殿道士使用的六合拳和八卦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