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雖無量,太虛即我心……這怎么會?”
他一臉震驚地望著牧龍,內(nèi)心卻再也無法平靜。
“他才入超脫境不久,即便是突破,可竟能說出此等話來,那這心境早已超脫境界,甚至還在我的真王境之上!”
鴻怎能不震撼,大道至簡,無論何時何地,皆是如此。
方才牧龍所說這十個字,看似簡短,實則蘊含極深極玄的大道,就連他這等比牧龍高出兩個境界,堂堂一尊太虛真王之境,竟也有種想要立地悟道的沖動。
超脫者才剛剛脫離母界,初臨太虛宇宙,眼界與見地,皆十分狹隘,如何能說出這等話來?
太虛即我心,這是內(nèi)心融入太虛宇宙的征兆,真王境,還遠遠達不到。
這等話,應(yīng)該出自真王境之上的不朽天尊之口。
因為唯有那等強者,對太虛大道參悟頗深,甚至能夠憑借意念的形態(tài),以太虛宇宙為肉身載體,隨意顯化,形同不朽,才能擁有這等心境。
“莫非,他是上古的不朽天尊轉(zhuǎn)世,如今到了這太虛宇宙之中,悟出了前塵,忽然說漏了嘴,冒出這么一句?”
鴻詫異至極,他實在想不出,還有什么原因,能讓一個超脫境的人,說出這等話來。
這簡直就像是,一個嬰兒剛落地,就在那里與你高談闊論,大談人生理想,偏偏嘴里說出的,盡是先圣哲言!
不過,天尊轉(zhuǎn)世,顯然只是他一時震驚之下的瘋狂猜想。
他只知道牧龍所修,乃是太虛宇宙的大道,卻不清楚,牧龍的大道,乃是造化之道。
以前,牧龍在朝天大陸之中,眼界有限,以為從混沌無極,到太極,只是經(jīng)歷先天五太,到最終,化作一方天地而已。
事實證明,從前他是身在井底,目光短淺,若非此次見識太虛宇宙,險些走錯了路。
這造化大道,該衍化的,從來都不只拘泥于天地萬物,而應(yīng)該是太虛萬物才對。
他體內(nèi)存在的,也不該是一方單一的世界,而應(yīng)該是一方不斷衍化的宇宙!
牧龍回首往昔,再觀這太虛宇宙之一隅,參照體內(nèi)太始之道,由此見微知著,因此才能深處“太虛即我心”這等心境來。
鴻從這話中,自然是悟出一番契機,想要立即參悟一番,卻見牧龍已然盤坐在那里,開始修行,便只得守候一旁,為他護法。
此刻,牧龍的心神,已然徹底沉浸在體內(nèi)世界之中。
從無極到太極,要經(jīng)歷先天五太的蛻變,如今,他已然處于太始狀態(tài),混沌世界之中,充斥著無盡的天地母氣。
太始的下一個狀態(tài),便是太素。
太素者,在太始有形的基礎(chǔ)上,變?yōu)橛匈|(zhì),雖有其質(zhì),卻并未成體,感覺可見,卻不可觸摸,是為物質(zhì)之始而未成實體,故為,萬物之基。
意思便是,萬物都是在太素的基礎(chǔ)上形成的,與太始這等萬物之源并不同。
萬物之源,是形的開始,而萬物之基,是質(zhì)的開始。
宏觀而言,就如同世人皆知水氣的存在,卻看不見它,這便如太始狀態(tài)。
而一旦水氣化作云霧,世人皆能看見它,卻無法抓住它,因為云霧雖有質(zhì)而散亂,不具實體,這便似太素狀態(tài)。
那萬物,自是相當(dāng)于山間清泉,澗中溪流,原上江河,湖泊汪洋……
不論一瀉千里,還是涌動山河,其本質(zhì),皆是一滴一滴的水,而一滴滴水,皆是由最初水氣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