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易教殺盡世間兵鋒。
世間偽神道至強(qiáng)者,幾乎盡數(shù)隕滅于東洲!
從神諭降世,到天下伐易,也不過區(qū)區(qū)幾月。
世間圣賢,死滅大半,能存于世間的,皆是未曾參與此戰(zhàn)的,從此惶惶不可終日。
史書,將此戰(zhàn)記載為“仙神之爭”,最終以仙道大勝而告終。
然而,這只是一個序幕,人間的序幕。
真正的罪魁禍?zhǔn),還未出現(xiàn),也不在人間。
大戰(zhàn)結(jié)束之后,未免天下紛亂,牧龍當(dāng)即派遣四大仙殿,以及仙道強(qiáng)者前方四洲之地,搗毀神廟,宣揚(yáng)教義,要滅諸神,要先滅去蒼生心中之神。
這一戰(zhàn),僅僅只是個開始。
牧龍知道,那些神明,不會就此善罷甘休。
只是,軒轅丘已滅,這一戰(zhàn)之后,人間的信仰者也幾乎折滅,諸神,還有其他爪牙么?
神道,曾延續(xù)無數(shù)的歲月,也曾有過輝煌與巔峰,但終究是時代在變,人心在變。
人有生老病死,世界有成住壞空,修行之道,亦是如此。
神道無罪,修行神道的修士亦無罪,只是如今的神道,已然淪為神明奴役蒼生的手段。
故而,牧龍不得不覆滅神道。
東洲一戰(zhàn)后,神道的衰落,便已成定局,取而代之的,將是仙道大興于世間。
只是,那些神明此刻折滅人間香火,必定不會善罷甘休。
沒了爪牙,他們理當(dāng)親自動手。
牧龍一直在等待,但卻未見諸神真正降世,或許,面對如今的仙道,便是諸神,也心有忌憚。
先前,那龍神真靈被牧龍誅滅之后,諸神必定是知曉的,這就說明,在牧龍面前,神明并非真正的不死不滅。
他們追求的是永恒,天地同壽,日月同庚,遠(yuǎn)遠(yuǎn)凌駕蒼生之上,若無十足把握,諸神斷然不會輕易出手。
如今的易教與仙道,畢竟是能覆滅天下兵鋒的存在。
只是,那諸神不主動現(xiàn)身,牧龍也對其無可奈何。
到了諸神的境界,已然融入天地大道之中,能夠擺脫肉身,以真靈與意志的形式長久存在,想要主動對付他們,自然不容易。
那天地大道,依舊被神明所掌控,他們的意志,依舊可以左右這一方世界的規(guī)則。
如今的牧龍,乃至整個仙道的強(qiáng)者雖能打破這等規(guī)則,卻依舊無法主宰這等規(guī)則。
“看來,唯有逼迫他們現(xiàn)身了!”
牧龍知道,蒼生的信仰與供奉,便形同諸神的食糧,他們雖將自身融入道中,但若無人信奉,其力量便會衰弱。
正所謂是,成也蒼生,敗也蒼生。
這也是神明為何容不得仙道,容不得牧龍的原因。
他們,才是神道背后,最大的受益者,若是世人都去修行仙道,信奉他們的人便少了。
他們的力量便弱了。
因此,在牧龍看來,降下神諭,蠱惑天下道統(tǒng)誅滅異教,便是諸神自掘墳?zāi)埂?br>
大概,他們也未曾想到,易教會將世間兵鋒盡數(shù)覆滅。
神道,因此衰落,信奉神明的人,已然少了。
而接下來,牧龍與易教要做的,便是讓仙道徹底取代神道,讓神道徹底淪為歷史。
于是,易教開始整個世間紛散的道統(tǒng),廢神道而立仙道,宣揚(yáng)教化,布仙與天下。
將那神廟搗毀,先毀去廟中神,令世人無神可拜,再傳授仙道經(jīng)文,令世人不再修行神道,便也不再信奉諸神。
如此一來,蒼生心中的神,便也逐漸破滅了,無非是時間長短的問題。
但諸神不會坐以待斃,不會眼睜睜看著蒼生的信仰被改變而無動于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