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牧龍心中同樣是微微一驚,七殺滅魂錐,乃是中品寶器,而且因?yàn)槭清F形的緣由,鋒芒直追上品寶器,想不到卻被那爛木錘輕易擋住。
“如此看來,那爛木錘怕只怕也是一件難得的寶物,還有他手中的木魚也是……佛宗弟子,果然富得流油……”牧龍這般想著,仔細(xì)打量著空虛和尚手中良藥法寶,眼珠子一通亂轉(zhuǎn),不知又在打什么主意。
卻說空虛和尚,他的爛木錘的確是一件異寶,是他付出極大代價(jià)才得到的寶物,此物的妙用,不在于攻擊,方才也只是順手一擊罷了。
但誰曾想到,牧龍竟是如此狡詐,先前嘴上說著自己最好的寶物就是中品玄器寶劍,長這么大沒還摸過寶器,但一轉(zhuǎn)眼,反手就是一件中品寶器,將他的爛木錘打掉了一大塊,日后想要修補(bǔ)回來,怕是千難萬難。
降魔不成,法寶受損,空虛和尚豈能罷休,一時(shí)之間,惱羞成怒,目露威嚴(yán)之色,喝聲如雷,震人心魄。
“阿彌陀佛,施主果真是心腸歹毒,端的是個(gè)奸詐無比的少年魔頭,須知我佛慈悲,雖有渡世的菩薩心腸,卻也有伏魔的金剛手段,既然施主如此冥頑不靈,難以渡化,為了世間生靈,貧僧便只好將你焚化!”
怒喝之間,空虛和尚身上的氣息一通暴漲,周身佛光涌現(xiàn),宛若佛陀走出靈山,踏足世間,憑空便能給人一種極強(qiáng)的威壓。
然而,牧龍對此不但沒有絲毫懼怕,反而是盯著空虛和尚,雙目之中,精光乍現(xiàn):“說實(shí)話,佛宗弟子,我還是第一次遇見,不過你的手段,我已經(jīng)見過,憑你的本事,還無法渡我成佛,既是如此,那便讓我來渡你入魔吧!”
“做個(gè)俗人,喝酒吃肉,殺人放火,快意恩仇,倒也真實(shí),何必像你這般,身著袈裟,強(qiáng)盜行徑,端的是虛偽無恥!”牧龍取笑道
空虛和尚聽到這話,頓時(shí)只覺一股無明業(yè)火竄上心頭,暴喝道:“少年魔頭,休要張狂,你可知,佛亦有怒,佛怒曰‘明王’,明王一怒,諸天俱碎!”
“蘗哩訶拏!”
“降三世明王,忿怒明王!”
怒喝之間,空虛和尚默念咒語,雙手作相背,右手朝上,左手朝下,手背相向,兩指小指背向相鉤,兩食指亦是背向豎立,一道印法,就此成型,是為“忿怒明王印”!
忿怒明王印一經(jīng)結(jié)成,便見空虛和尚背后,出現(xiàn)一尊巨大的佛陀虛影。
這佛陀形狀怪異,不似凡俗廟宇之中那般慈眉善目,寶相莊嚴(yán),竟生有四面八臂,身上呈現(xiàn)玄黃之色,頭戴寶冠,周身沐浴在熊熊烈焰之中。
佛陀的四面,分別為青、黃、綠、紅色,皆是忿怒暴惡之相。
除此之外,八條手臂中,中間兩手當(dāng)心結(jié)印,右邊三手分別持三股鈴、箭和劍;左邊三手各持三叉戟、弓和索。
此佛,正是佛宗之中的忿怒明王,號稱“最勝金剛”,可降服世間貪嗔癡三毒,故又稱“降三世明王”,足踏大自在天,于金剛界曼荼羅呈金剛薩埵之忿怒形,乃是佛宗傳說中的五大明王之一。
忿怒明王虛影極其兇惡,令人不禁望而生畏,周圍的虛空之中,更是出現(xiàn)一股暴戾之意,端的是霸道厲害。
此印,乃是佛王之怒,本就厲害,而空虛和尚又默念《降三世明王心咒》,催生降三世明王虛影,得到虛影加持之后,忿怒明王印的威力再度暴漲,其上燃燒著熾金色烈焰,散發(fā)著極其恐怖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