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為了方便記錄和識別,又將這幾個符號進一步對應(yīng)轉(zhuǎn)化成特定的畫作符號,也就是“OV”、“.”、“I”、“X”。
值得一提的是,每當(dāng)各位閱卷大臣對同一份試卷展開評閱的時候,有可能會得出各不相同的評價結(jié)論。
不過通常情況下,這種彼此之間存在的差異并不會過于巨大。
不過,如果一旦察覺到某一份試卷,各個閱卷大臣給出的評價相差甚為懸殊的話,那么便會另行派遣其他的大臣重新對這份卷子進行仔細地查閱審核。
等到所有的閱卷大臣都完成了各自的閱卷任務(wù)之后,接下來便是最后的匯總核定環(huán)節(jié)。
此環(huán)節(jié)乃是交由首席閱卷大臣專門負責(zé)處理相關(guān)事宜,而其余的閱卷大臣在此過程當(dāng)中則可以提出屬于自己的個人看法與見解。
但有一點需要著重強調(diào)一下,那就是最終獲得前三名成績的士子,其所對應(yīng)的試卷必須要得到總計八個“圈”的好評認定;而稍微遜色一籌的則會被劃歸入二甲之列。
如果試卷中出現(xiàn)“圈”、“尖”和“點”相互交錯混雜的情況,那么這份試卷就能被列為三甲之列;
不過,如果其中存在“直”的標記,那它就只能排在三甲之后了。
這次科舉考試的主考官乃是禮部尚書曾凡,沒過多久,他就順利地拿到了前十名考生的卷子。
身旁的官員恭敬地說道:“大人,這兩份卷子實在讓我等難以判定高下!”
曾凡接過卷子仔細端詳起來,隨后微微頷首,表示贊同。
他心中暗自贊嘆不已,果真是兩份極為出色的考卷吶!
其中一份卷子觀點獨特新穎,另一份雖說相對較為保守,但看上去卻頗具可行性,并且兩者皆能做到言之有物,論述充分。
曾凡用手指輕輕地點了點其中的某個名詞,然后吩咐道:“將此卷交由上級進行最終的評定吧!
盡管如此,在他內(nèi)心深處,其實還是認為前面的那一份考卷更為優(yōu)秀一些。
因為其所提出的各項舉措不僅新奇大膽,而且條理清晰,頭頭是道。
現(xiàn)今的大齊正迫切需要擁有這般才能和氣魄的人來推動改革創(chuàng)新。
就這樣,曾凡懷揣著前十名考生的卷子,緩緩走上前殿,將它們恭敬地呈放在了當(dāng)今天子——大齊皇帝的龍案之上。
官家目光如炬,快速瀏覽起眼前這十份卷子,很快便注意到了幾份頗為眼熟的卷子。
而擺在首位的,正是他最為欣賞看重的那位年輕郎君的試卷。
看了卷子,他不禁連連點頭,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口中喃喃自語道:“此人當(dāng)真是才華橫溢!”
隨著閱讀的深入,他對這份卷子越發(fā)喜愛有加,當(dāng)下毫不猶豫地拿起御筆,親自批注其為本次科舉考試的狀元。
緊接著,他又迅速瀏覽了第二份卷子,并同樣給予高度評價,欣然提筆將其封為榜眼。
最后,經(jīng)過一番斟酌考量,第三份卷子也幸運地獲得了探花之名。
至此,此次科舉考試的前三甲正式誕生。
殿試成績正式公布,全城轟動。
今日是前三甲打馬游街的日子。
意氣風(fēng)發(fā)的狀元郎顧衍,今日可謂是風(fēng)光無限。
只見他頭戴著嬌艷欲滴的簪花,身穿著華麗無比的錦袍,上面繡著精美的圖案,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他的身上更是披著鮮艷奪目的紅綢帶,仿佛一團燃燒的火焰,象征著他金榜題名的榮耀。
在前方開路的是一群英姿颯爽的禁軍侍衛(wèi),他們手持長槍,威風(fēng)凜凜地為狀元郎保駕護航。
而顧衍則悠然自得地騎在一匹雪白如雪的御馬上,那馬兒昂首挺胸,步伐穩(wěn)健,與主人相得益彰。
此時此刻,街道兩旁擠滿了圍觀的人群,人們都伸長了脖子,想要一睹這位年輕有為的狀元郎的風(fēng)采。
眾人交頭接耳,議論紛紛,皆對這位年紀輕輕卻才高八斗的狀元郎贊不絕口。
“哎呀呀!你們快看吶,這今科狀元竟然如此年輕,據(jù)說才僅僅十九歲。∩形吹郊肮谥昃鸵呀(jīng)高中榜首,實在是太了不起啦!”有人驚嘆道。
“可不是嘛!而且聽聞這狀元郎不僅文采斐然,出口成章,更是生得一副好皮囊,簡直就是郎艷獨絕,貌比潘安!”另一個人附和著說道。
一時間,贊嘆聲此起彼伏。
眾多娘子們更是激動不已,她們手中拿著各色的絹花、手絹還有精致的荷包,拼命地朝著狀元郎扔去,似乎想要以此表達自己對他的傾慕之情。
“哇!狀元郎真是俊美非凡啊!不知道上京有多少小娘子的心都系在了這位小郎君身上呢!”一名小娘子滿臉通紅地低語道。
就在這時,人群中又傳來一陣騷動:“聽說榜眼也很不錯呢,乃是宋國公家的二郎君!”
“真的嗎?這宋家二郎君不僅出身名門望族,有著顯赫的家世背景,更是才華橫溢,相貌堂堂,當(dāng)真稱得上是青年才俊!”
“不知道他可有婚配?”有人好奇地問道。
“好像還未曾婚配呢。聽說是因為他之前一直在外求學(xué),家中長輩便決定等他入朝為官后再考慮其婚姻大事!
“咦?你怎會知曉得如此清楚?”旁人疑惑地看向說話之人。
那人得意洋洋地回答道:“那是自然,我家男人的表姑婆的小閨女的大姨子的表姐夫的兒子恰好在宋府當(dāng)差!
這些事情呀,他可是門兒清著呢!
如今能有個親戚在貴人家里做事,那可真是了不得喲!
周邊人欣羨地看著他。
“那這狀元郎家的情況,你知道嘛?”有人好奇地問。
那人立馬驕傲地回答,“這狀元郎家的情況,嘿!這事兒我還真有所耳聞吶!
聽聞這位狀元郎乃是從江淮之地遠道而來的士子,而且呀,人家可是連中三元呢!”
這話一出,又收獲了一眾羨慕的眼神,那人越發(fā)覺得自己顯擺得對,已經(jīng)有些飄飄然了,忍不住說得更多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