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軍來了只用交兩成的佃租,還可以分田分地,那他們還堅守什么?
底層的一些士兵直接生了異心。
加上夏軍有了火炮這個利器,燕國的這些城池哪里還守得?
有人選擇逃跑,有人則選擇獻城。
甚至還有逃兵偷偷跑回老家。
差不多兩個月后,這場戰(zhàn)事徹底落下帷幕。
逃走的燕軍和權(quán)貴闖入漠北,在那里燒殺搶掠后,暫時安頓下來,成立北燕。
燕國的領(lǐng)土被奪取八成,只剩下北邊的兩成領(lǐng)土,因為太過偏遠,氣候寒冷,暫時保存了下來。
夏軍暫時不打算繼續(xù)北上,所以拿下燕國八成領(lǐng)土后,就開始修建防御工事。
北燕倒是想要趁機南下,奪回失去的領(lǐng)土,只是夏軍不光在對面架起了火炮,還偷偷埋了地雷。
北燕騎兵試著沖鋒了幾次,火器的威力實在讓人膽寒。
炸死了好些人后,剩下的人不敢再沖鋒,只能退回駐地,眼睜睜遙望著夏軍修筑城墻和碉堡。
與此同時,泰和帝也派了大量的進士和舉子來燕地做官。
三年一次的科舉,每次大約能夠選出兩百名進士。
舉人的數(shù)量則更多。
因為官位有限,很多人只能先在吏部掛名,等待安排。
若是運氣好,或者賄賂了吏部官員,便能很快撈個官做。
可要是運氣不好,又沒錢賄賂,那就只能漫無天日地等下去。
現(xiàn)在夏軍拿下燕國八成領(lǐng)土,需要大量官員,這些舉人和進士無異于喜從天降,一個個險些笑歪了臉。
不過誰都知道,燕地才剛拿下,那里的人未必會老實,說不準什么時候就會反水。
所以此去燕地,既是機遇,也是挑戰(zhàn),有著不小的風險。
即便如此,仍舊有許多人愿意冒這個險。
他們好些人已經(jīng)等了太久,早就想要一線心中抱負,實在不想再等下去。
除了這些舉子和進士要去燕地做官,泰和帝還征召了二十萬新兵。
這些人將會駐守在燕地各處城池,一邊參加訓練,一邊負責守衛(wèi)。
與此同時,泰和帝也讓人從燕地征召士兵,首選貧家子。
一旦參軍,這些士兵不僅每人都能分到十畝田地,家人還能分到二十畝。
只是分得的田地都在燕地,而且不能出售。
所以夏軍的家人若是想要拿到這些田地,就得有人搬去燕地。
考慮到搬遷不便,朝廷還會給一筆安家費,并一塊宅基地。
不僅如此,士兵的孩子還能免費入學。即便沒有孩子,也能得到一個免費入學的名額,讓家中幼弟或是侄兒免費念書。
分到的田地還免三年賦稅,并且第一年免費提供種子和農(nóng)具。
這樣的條件,富戶們自然看不上,窮苦佃戶們卻是十分心動。
所以征召令一出,很快就湊齊了人數(shù)。
等這些人陸續(xù)到達燕地,開始駐守,泰和帝總算放心了些。
當然,光有這些還遠遠不夠,接下來還得恩威并施,時刻提防有人搞鬼。
所以泰和帝頒下圣旨,將析津府作為司徒淵的封地,又讓司徒淵和楊韜去了河間府。
楊韜畢竟是皇子,泰和帝并不放心讓他進入燕地,所以只許他待在河間府。
楊韜雖然有些失望,卻也知道自己不能任性。兩個弟弟都還太小,他不能有半點差池。
不過他這次也很想一展抱負,所以特地帶了伴讀一起。
其中就包括謝棠。
因為年紀還小,謝棠并未急著考取舉人,倒是回到京城后繼續(xù)辦起了小報,還拉了楊韜一起。
楊韜對此很是高興,即便兩人分開了三年,他卻依舊對謝棠這個伴讀最為親近。
洛君遷也做了楊韜的伴讀,不過他今年考中進士,如今已經(jīng)前往燕地做官,倒是沒辦法再和他們一起。
楊韜不僅沒覺得遺憾,還十分高興。
他有一腔抱負,自然要培養(yǎng)自己的班底。洛君遷做了他的伴讀,就是他的人。
所以洛君遷能去燕地做官,楊韜只會高興。
如此一來,他不僅能夠通過洛君遷了解燕地的情況,將來洛君遷升遷,他也能有更大助力。
這次泰和帝派楊韜來河間府,還交給了他一項任務(wù),就是處置司徒銘跟何大夫。
其實司徒銘的事早已查清,定國公也親自上書請罪。
只是之前戰(zhàn)事要緊,泰和帝也就沒有著急處置,F(xiàn)在戰(zhàn)事結(jié)束,正好拿這事給楊韜鋪路。
楊韜只需走個過場,然后處死司徒銘父子,讓何大夫戴罪立功,就能讓軍中將士感恩戴德。
這事并不難,所以楊韜處置得像模像樣。司徒銘父子因為通敵叛國,搶奪戰(zhàn)功,被凌遲處死。
不僅如此,他還帶來了泰和帝給屠勇的補償——封屠勇為忠義伯。
此舉不僅是補償屠勇多年前斬殺敵將的功勞,也是對他深明大義的獎賞。
因為屠勇親自上書,請求泰和帝赦免何大夫。
何大夫畢竟在河間府多年,救治過太多百姓和軍中將士,真要將他治罪處死,勢必會讓當?shù)匕傩蘸驮S多將士不滿。
所以謝櫻特地叮囑屠勇主動替何大夫求情,如此一來,既能討好當?shù)匕傩蘸蛙娭袑⑹,也能讓泰和帝滿意。
泰和帝的確很滿意,所以十分干脆地給了封賞。
至于那位何大夫,他欠下如此大的人情,將來自然得乖乖還債。
所以楊韜在謝棠的建議下,直接在河間府辦了一所醫(yī)學院,不僅讓何大夫傳授醫(yī)術(shù),還招募了好些民間大夫。
又發(fā)布懸賞,收集良方,并在小報上大肆宣傳獻方之人,以及那位失蹤已久的藥神醫(yī)。
醫(yī)學院的教材,則是姑蘇太平技術(shù)學院編寫的醫(yī)書。
謝棠也在小報上大肆宣傳太平技術(shù)學院。
有了這些輿論攻勢,何大夫如何還能一枝獨秀?很快就泯然眾人起來。
當?shù)匕傩蘸蛯⑹考幢愀屑に@些年的救治,可一想到他,就會想起小小年紀被人抓走的謝櫻,心中難免扎了一根刺。
何大夫若是被處死,他們自然會原諒他的罪過,只會記得他曾經(jīng)的好,甚至埋怨屠勇和謝櫻。
可他現(xiàn)在被赦免了罪過,還是屠勇主動求情,這些人難免就要扎刺,感激屠勇,心疼謝櫻。
人心就是如此善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