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5章
大明亡于弘治。
弘治年間的那些名臣干了什么呢,除了將大明帝國2500萬人口,變戲法一般變沒了。
這幫極度貪婪,極度反動的文人集團,一邊大肆掏空國家的根基,一邊四處搞戰(zhàn)略收縮。
在西邊大踏步的撤退,讓出了西域,讓出了吐魯番,在南洋大踏步的撤退,讓出了馬六甲。
可真是一位千古明君吶!
當然誰是明君,誰是昏君,讀書人說了算。
為什么弘治年間的反動文人集團,要將幾千萬人口藏起來,這事兒根子出在朱元璋身上。
大明建國之初,朱元璋定下的規(guī)矩是重農(nóng)稅,輕商稅。
基本不收工商業(yè)稅。
在這種對工商業(yè)稅收的縱容的背后,是整個大明,極度偏執(zhí)于重農(nóng)的思想與做法。
這種片面重農(nóng)的一大表現(xiàn),就是明代人口管理中的黃冊制度,這是一項將戶籍與賦役合二為一的制度。
它非常直白地告訴世人,朝廷的人口統(tǒng)計就是服務(wù)于賦役征調(diào)的,所以怎么才能逃稅?
只需要讓這些人口,不出現(xiàn)在朝廷的黃冊上就行了。
所以晚明的天啟,崇禎皇帝作為龐大帝國的掌舵者,他們事實上是以大約四五千萬農(nóng)業(yè)人口的稅收。
來支撐這一個人口超過1.2億的王朝。
以天啟皇帝的雄才大略,通過重用廠衛(wèi),高壓手段狠狠的殺了一批讀書人,大明尚且能夠勉強維持,隱隱看到點翻盤的希望。
可崇禎登基......
大明王朝當場嗝屁。
所以說明亡于弘治,確切的說,亡于弘治年間崛起的極度反動,極度貪婪的文人集團。
誰贊成,誰反對?
“砰!”
看到大明真實的人口數(shù)據(jù),周世顯重重的一拳砸在了桌子上。
氣炸了。
所以他寧愿拼著退位,下野,也要下死手弄死那幫地方豪強,文人集團,這事兒還真是一點都不冤。
不弄死這幫人大明好不了!
“哼!”
此刻周世顯眼中兇光畢露,咧了咧嘴,露出了森森白牙,清算尚未成功,大明仍需努力。
一邊清算地方好強,文人集團的余孽。
另一邊制度也開始重新建立,隨著統(tǒng)帥部派遣的各省總督,副總督陸續(xù)到位,各省,地方資議局也開始籌備,組建。
這玩意怎么選,有人說要投票選舉,被周世顯直接否決了。
“不準!
別扯淡了!
“選什么選!”
周世顯直接就一票否決了,重重的一巴掌拍在桌子上,說出了一句經(jīng)典名言:“老子是下野了,又不是死了!”
他還是為大明量身打造了一套制度,各地主政的官員必須由朝廷直接任命,再從上到下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官員評分,選拔制度。
這么干行不行?
當然行。
不信去問問亞里士多德。
“呼!
在書房里坐了一天,周世顯才慢慢起身,伸了個懶腰,呼出了一口濁氣,雖然身形疲憊,可心情十分愉悅。
經(jīng)過這一番大清洗,制度重建之后,大明的真實國力展現(xiàn)在他和史可法,李巖等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