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弦、周環(huán),你二人上前來!
朱由檢對自己兩個小舅子招呼了一句。
兩人一個今年十四,一個十三,都還只是少年,見皇帝姐夫招呼自己,趕緊上前施禮道:“臣周弦(周環(huán))拜見皇帝陛下!
朱由檢點(diǎn)了點(diǎn)頭,問道:“瀛國夫人可還好?”
周弦似是有些懼怕自己這個姐夫,趕緊回道:“家慈一切安好,謝陛下垂問!
一旁的李若璉見時辰不早,趁著兩人說話的空擋,趕緊上前道:“陛下,碼頭風(fēng)寒,要不先移駕行在?”
朱由檢自無不可,隨口應(yīng)下,又對自己兩個小舅子道:“隨朕一起!
“臣遵旨!
登上車駕,朱由檢的儀仗在一眾蘇州軍民百姓的簇?fù)硐,離開了碼頭。
拙政園。
將其他官員和士紳都打發(fā)走后,朱由檢的臉色變得嚴(yán)肅起來。
“李若璉,和朕說說究竟蘇州民變,究竟是怎么回事?”
李若璉趕緊躬身回道:“啟奏陛下,自臣來到蘇州,先是秘密監(jiān)視……”
用了大約半個時辰的功夫,李若璉才總算是將其來到蘇州后,所有的經(jīng)歷,都詳細(xì)的說了一遍。
朱由檢聽后,右手食指在桌案上不斷地敲擊,沉聲問道:“你的意思是流言的始作俑者,錦衣衛(wèi)尚未查出來,百姓第一次圍堵府衙,你也沒有找到幕后主使!
“臣有罪,請陛下責(zé)罰。”
李若璉趕緊跪地請罪。
朱由檢沒接他這個話茬,而是繼續(xù)道:“至于說蔣家闔家罹難一案,以及第二次的民亂,則是朱玉玨和王心一所為,對嗎?”
“回陛下,據(jù)盧廷簡的奏報,以及朱玉玨和王心一的供詞,確實(shí)如此!
李若璉抬起頭,拱手回道。
朱由檢微微頷首,繼而接著道:“這背后是不是有徐家的影子?”
李若璉的腦袋再次壓低了幾分,回道:“回陛下,錦衣衛(wèi)正在抓緊審訊兩人,想來用不了多久,就可以獲得口供!
朱由檢自是知道他是什么意思,沉聲道:“不,朕要的是實(shí)證、鐵證!”
李若璉心頭一凜。
“臣遵旨。”
這件事說完后,李若璉轉(zhuǎn)頭看了眼站在那里的周弦和周環(huán),似是有些欲言又止。
偷摸看了眼朱由檢,李若璉一咬牙道:“啟奏陛下,臣還有要是啟奏!
“講。”
李若璉垂首道:“陛下,臣在審訊朱玉玨時,嫌犯曾交代,他曾去過國舅府上!
朱由檢聽后,倒是沒有太過劇烈的反應(yīng),而是看向了有些后知后覺的周弦。
周弦雖是反應(yīng)辦了半拍,但還是趕緊向自己姐夫解釋道:“陛下,臣……臣是見過朱玉玨那廝,但臣并未和他深談, 只是明人將之趕了出去!
朱由檢幽幽道:“朱玉玨乃是朝廷欽犯,你既然見到他,為何不向官府通報?”
周弦忙是回道:“陛下,臣向蘇州府知府通報過了,只是不知為何官府并未將之捉拿歸案!
朱由檢的眼神瞬間變得凌厲起來。
李若璉也顧不上自己是在駕前了,開口對周弦問道:“敢問國舅可是向寇慎通報的?”
周弦點(diǎn)頭道:“不錯,當(dāng)日周某命府上的管家前往蘇州府府衙,就是這寇慎親自出面!
“臣向陛下請罪!
李若璉也沒想到,寇慎竟然和朱玉玨還有勾連,這一點(diǎn)無論是寇慎還是朱玉玨,可是誰都沒說過。
既然兩人都在保密,那是不是里面有更大的陰謀?
越想,李若璉就越覺得有這個可能。
朱由檢面色有些不善的看了眼李若璉,沉聲道:“你錦衣衛(wèi)就是這么辦差的?”
“臣……”
“好了,平息蘇州民亂,你也算是有功,既如此那就功過相抵吧。”
“臣謝陛下!”
李若璉叩首謝恩。
堂內(nèi)的梅春、鞏永固等人皆是暗暗咋舌。
這李若璉果然是圣眷昌隆,出了這么多的紕漏,陛下竟然也只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
“今日就先到這里吧,朕也乏了,諸卿且去!
“臣等告退。”
幾人聞言,皆是躬身施禮道。
待眾人走后,朱由檢也站起身,在方正化和布木布泰,等一干宮人的簇?fù)硐,出了正堂?br>走在鵝卵石鋪就的蜿蜒小路上,朱由檢開口道:“復(fù)社那邊可有消息?”
落后他半個身位的方正化聞言,趕緊上前道:“皇爺,據(jù)東廠的人傳來的消息,萬壽節(jié)當(dāng)日,他們會前往文廟,向歷代先賢哭訴錦衣衛(wèi)在蘇州的所謂暴行。”
“不過,主使者并非二張和文震孟等人,出面的是吳偉業(yè)!
朱由檢眉頭一皺,有些納悶道:“吳偉業(yè)?這個名字怎么有些熟悉呢?”
方正化低聲道:“皇爺可還記得當(dāng)初京城公審晉商一案,當(dāng)初帶頭上書的就是這個人!
聞言,朱由檢頓時恍然。
主仆兩人說話的功夫,一行人已經(jīng)來到了后院。
看著后院雅致的景色,朱由檢忽的停下腳步,再次對方正化問道:“這拙政園,李若璉是怎么拿到手的?”
方正化也沒替李若璉隱瞞,當(dāng)即就將事情的前因后果,都對朱由檢和盤托出。
聽完后,朱由檢也是輕呵一聲,并沒有追究李若璉的意思。
一個錦衣衛(wèi)指揮使,如果真的無欲無求的話,那這個人也就不能用了。
而一些陰暗手段,更是不值一提。
……
翌日。
精神飽滿的朱由檢,在拙政園再次召見了梅春、李若璉兩人。
待兩人行禮后,朱由檢對方正化道:“方正化,和他們二人說說吧。”
“是,皇爺。”
方正化應(yīng)了一聲,清了清嗓子,對兩人開口道:“二位指揮使,據(jù)東廠的探子獲得的消息,二月初六,也就是萬壽節(jié)當(dāng)天,蘇州以及周邊一些書生、士紳會前往文……”
隨著方正化的講述,無論是梅春還是李若璉,臉色都是越來越陰沉。
大明,尤其是江南這地方,是有這種習(xí)慣,以往無論是官府還是朝廷,亦或是歷代先帝,對于這種事兒,也都采取了相對保守的應(yīng)對策略。
但明知圣駕就在蘇州,且還是萬壽節(jié)當(dāng)天,敢去哭廟,這就是在挑釁皇權(quán)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