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溥和張采兩人對視一眼,前者對著門外喊道:“來人。”
一名書童應(yīng)聲而入。
“拿著本公子的名帖,去請湛持公(文震孟)、挹(yi)齋(zhai)公(周延儒。)”
張溥請的這兩人,一個曾經(jīng)過朱由檢前身的老師,一個曾是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xué)士。
只不過,自朱由檢穿越過來后,壓根就沒想過啟用兩人。
這兩人后來干脆也就加入了復(fù)社,妄圖依靠復(fù)社的力量,重新入仕,且此時就在蘇州。
大約過了半個時辰,文震孟和周延儒兩人,就在書童的引領(lǐng)下,來到了張溥和張采所在的花廳。
“湛持公,挹齋公,快快請坐!
張溥趕緊起身,對兩人熱情的招呼道。
別看張溥雖是號召成立了復(fù)社,在文壇中也享有盛名,但和這兩人相比, 還是差了許多。
沒辦法,誰讓文震孟和周延儒兩人,都是狀元及第呢?
沒錯,這兩人都是狀元,周延儒是萬歷四十一年狀元,文震孟是天啟二年狀元。
莫說是他張溥,就是現(xiàn)在的幾位內(nèi)閣大學(xué)士,在功名一道上也是不如兩人。
而從這一點上看,復(fù)社成員在學(xué)問一途上,絕對是當世頂尖。
待兩人坐定后,張采命人上茶。
等侍女退下后,張溥率先開口道:“兩位,都聽說了嗎?”
文震孟和周延儒兩人對視一眼,前者放下茶盞,呼出一口濁氣。
“干度(張溥表字)說得可是錦衣衛(wèi)在蘇州橫行之事?”
“湛持公,蘇州這邊關(guān)于成祖皇帝的流言,晚輩也聽說了一些,但這終究只是一些市井小民私下的談資,朝廷何苦如此?”
張溥滿臉悲憤,一股憂國憂民的樣子。
周延儒好歹也是做過尚書的人,聽他這么說,眉頭當即就皺了起來。
“干度此言差矣,成祖皇帝乃太祖皇帝和孝慈皇后嫡子,此事容不得質(zhì)疑。”
“如果成祖皇帝非嫡子,那在懿文太子、秦晉二王皆有后人在世的情況下,憑何登上皇位?”
“如若成祖皇帝乃是以庶奪嫡,那后繼之君豈不都是亂臣賊子?”
“那這些人將當今陛下置于何地?”
周延儒的話一說完,張溥和張采皆是臉色一變。
其實,兩人作為飽讀詩書之人,這樣的道理他們不懂嗎?
只是他們不愿意去這么想罷了。
文震孟看了眼兩人,幽幽道:“干度,受先,這件事和你二人,和復(fù)社無關(guān)吧?”
兩人趕緊澄清道:“湛持公說笑了,學(xué)生豈會行此大逆不道之事?”
“既然知道這是大逆不道,那就莫要摻和,不要去招惹廠衛(wèi),更不要去觸怒陛下!
周延儒對兩人警告道。
看了兩人一眼,周延儒繼續(xù)道:“現(xiàn)在和萬歷二十九年可不一樣了!
對周延儒這番話,張溥和張采都有些不以為然。
李若璉雖是錦衣衛(wèi)指揮使,但和當初的神宗皇帝比如何?
萬歷二十九年,時任蘇杭織造太監(jiān)的孫隆,下令對蘇州的織機和紡織品進行征稅。
以葛成為首的蘇州織工,在某些人的指使和慫恿下,聚集兩千多人沖擊當?shù)馗,打死?shù)名稅吏。
神宗皇帝為了平息民亂,不得不向當?shù)赝讌f(xié),停止征收紡織稅,只收監(jiān)葛成一人。
而這個葛成呢?
在大牢里過了幾年舒坦日子后,就被放了出來。
在葛成死后,文震孟還親自為其親自書寫了墓碑。
這么大的事,朝廷最后都是不了了之,如今只是一些流言蜚語,難道朝廷會派大軍前來?
莫說張溥和張采,就是文震孟都覺得不可能。
唯有周延儒這個聰明人,心里對那位駐蹕南京的皇帝很是警惕。
四人又閑聊一陣,一盞茶喝完后,周延儒就率先提出了告辭。
待其走后,張采對文震孟問道:“湛持公,您怎么看?”
文震孟捋須道:“受先可是想行萬歷年間之舊事?”
張采也沒隱瞞,點頭道:“湛持公慧眼如炬!
和周延儒這個投機者相比,文震孟可是正兒八經(jīng)的東林。
對他,無論是張采還是張溥,都還是相信的。
文震孟在得到張采的確認后,面色一肅道:“受先的想法不錯。”
“這次陛下南下,就是想在南方推行新政,現(xiàn)在應(yīng)天府那邊已經(jīng)開始丈量土地, 清查田畝!
“據(jù)南京那邊的消息,南京戶部已經(jīng)全面接手六合縣的戶房!
“無論是誰,都要足額向戶部繳納賦稅。”
張溥的神情也變得凝重起來。
“湛持公以為,受先兄的想法,可以阻止朝廷在南方推行新政?”
文震孟緩緩搖頭道:“如果只是蘇州一地的話,那自是不行,只是此事還需小心謀劃!
“朝廷這次的決心很大,陛下又是攜大勝之威,在軍中威望頗盛,一個不小心那就是血流成河!
似是想起來什么,文震孟又對兩人問了一句。
“這件事當真和你二人無關(guān)?”
張溥苦笑道:“湛持公,此事真和晚輩二人無關(guān)!
文震孟繼續(xù)追問道:“那你二人可知幕后主使者是誰?”
張溥再次搖頭道:“不知!
“那受先打算怎么推動這此事?”
文震孟有些不解道。
張采皺眉深思,半晌后才說道:“湛持公,效仿當初葛成舊事如何?”
文震孟當即就否決了對方的想法。
“這次錦衣衛(wèi)抓人,可沒說要征收紡織稅,你怎么說動那些織工?”
張采一邊思索,一邊回道:“這次被抓的人,全都是蘇州本地人,其中不乏各工坊的工匠,可以和他們的東家商議商議,再加上這些人的家人,一傳十,十傳百,想必可以重現(xiàn)當初舊事!
其實,他這個謀劃,漏洞很多。
但只要鼓動起一部分人,那很快就可以形成燎原之勢。
畢竟,朝廷在北方推行的新政,已經(jīng)讓南方這些地主、士紳、商賈、工坊主惶惶不安。
如果有一分機會,這些人絕對不會錯過。
文震孟聽后,思忖良久,這才點頭道:“可以一試,但我們不能露面!
張溥自信道:“湛持公放心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