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三章 百年發(fā)展 上
自從帝國開通了與明珠之源的航線后,帝國與明珠之源的星際貿易隨即展開,并且貿易額在逐年增長。
參與到星際貿易商人也是不斷在增加,往來于兩地的貨運飛船從未間斷過,每年有海量帝國生產的各種商品被運往明珠之源。
最早的幾批星際商人在明珠之源開展貿易并不是那么順利,在很多方面受到一定限制。
當時帝國派往據點的軍隊比較少,只能保證遠途星系據點的安全,沒有辦法分出精力為商隊護航,使得早期的星際商人只能呆在遠途星系進行交易。
明珠之源雖然文明眾多,但范圍太廣,由于交易地點的限制,能與商隊進行交易文明數量有限,這使得第一批交易過后,后面的交易量減少非?臁
能來據點進行交易的多是附近的文明,距離太遠的文明可不容易來據點交易,因為明珠之源的戰(zhàn)亂波及范圍越來越廣了,遠距離航行安全是個大問題。
在這場戰(zhàn)亂中,星際海盜倒是活躍起來,平常的時候各個文明的地盤防守都比較嚴,海盜們可不敢與一個文明的軍隊硬碰碰硬。
當到處都在發(fā)生戰(zhàn)爭時候,很多文明的地盤因駐軍被調走了,防守力量不足,倒是給他們可剩之機,并且各文明也沒有精力專門派軍隊追捕他們,他們經常在正常航道上打劫過往船隊,使得星際間商業(yè)活動幾乎為零。
此種情況,帝國早就考慮到,只是當時時間太緊,來不及安排,初期的貿易只能以據點為中心開展。帝國軍方一方面要保護據點的的安全,另一方面軍方需要摸清明珠之源內部的具體情況,為帝國將來占領這里搜集情報,繪制星圖。
適好商隊不可能長期留在據點一個地方經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據點建成以后,生產出來的第一批戰(zhàn)艦全部留下來作為內部使用,一部分增強據點的軍事實力,另一部分用于組建商隊護航編隊。
由于帝國的軍隊不可能直接擔任商隊的護航編隊,而帝國法律又不充許商隊自己組織準軍事力量的護航隊,所以這個護航編隊的組成比較特殊。
護航編隊采用軍民合作的方式組建,即帝國軍方提供戰(zhàn)艦及關鍵位置技術人員,作戰(zhàn)指揮人員,由商隊自己從帝國及附屬文明招收一部分退役軍人及技術人員組成。
這樣一來,護航編隊在為商隊護航過程中,既能有效保護商隊安全,又能順便為軍方搜集明珠之源各文明情報,測繪明珠之源內部的詳細星圖一舉兩得。
在解決了商隊護航問題后,商隊的貨船得以在廣擴的明珠之源與各個文明進行交易,使得貿易額快速增長。
自從帝國打開了明珠之源這樣一個龐大得無法估量的商品需求市場之后,雙邊的貿易額是年年增長,極大的拉動了帝國內部的經濟發(fā)展。
在接下來的一百多年中,帝國再沒有任何大的擴張行動,一直埋頭發(fā)展,不管是在經濟方面,還是在科技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使帝國的綜合實力得到快速提高。
一百多年前,帝國當時占領的星系達到兩百五十多個,擁有生命星球更是高達三百個,壃域橫跨一千八百光年,可以說地盤非常大。
這當然包括帝國與明珠之源之間航線上的一百多個星系,及帝國之后緊接著開通的與太陽系之間航線上的星系,以及太陽系周邊的星系。當時帝國人員只有區(qū)區(qū)一百多億,平均算下來一個生命星球只能分配到三千多萬人,人口主要集中在炎黃星周邊三十多個星系,其他很多星系只是占領了,但上面沒有一個人居住,更談不上開發(fā),只留下一些監(jiān)控設備了事。
現如今,在帝國大力鼓勵年青夫婦多生育,在多生多分土地,多獎勵的政策下,帝國人口增長非?欤F在己經達到三千兩百億,翻了三十多倍,算是初步具有星際文明的架式了。
在么短時間內能增加這么多的人口,如果在地球時代,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事,因為地球時代的人口增長受到眾多不利因素的影響,比如大饑荒,重大傳染疾病,戰(zhàn)爭,自然環(huán)境,及各國的人口政策。
但是在大唐帝國,這些影響人口增長的不利因素都不存在,從星海公司時代開始,鼓勵生育一直是一個最重要的政策之一,從未間斷過,還在不斷的加強。一個孩子從確認媽媽懷孕開始,到出生,再到后來成年,所有醫(yī)療,教育,包括生活費用都由帝國財政承擔。
他們的父母只承擔撫養(yǎng)教育責任,沒有任何經濟上的負擔,并且帝國還拿出一些私有土地獎勵,這讓年青的夫婦愿意生育孩子,所以帝國每對夫婦都有多個子女。
至于說重大傳染疾病,在帝國,所有人類己經出現的重大疾病早就消滅了,就算是新出現的疾病,也會很快得到解決,根本不會讓它大規(guī)模傳播開來。
自然環(huán)境因素這更不成問題,帝國在很早以前連荒蕪星球都可以改造成生命星球,更何況生命星球上的環(huán)境,再說了,帝國地廣人稀,沒必要非選擇在不適合居住的地方住人。
當然了,人口增長這么快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原力修行,帝國所有民眾都有修行原力,這極大的提高了民眾的壽命。修行原力使得帝國民眾平常還很少生病不說,還增加壽命,所以帝國短時間內保持著極低的死亡率。
得益于與明珠之源的星際貿易的開通,明珠之源那里海量的修行藥物進入帝國,使得帝國內部因人口增加過快,供應不足且價格有些虛高的修行藥物變得豐富起來,不但供應量充足,而且價格也回落下來。
這讓更多經濟條件不好,本身資質較差的民眾都獲得更多的低價修行藥物輔助修行,讓原本卡住的修行境界得以提升,從而延長壽命。
另外,帝國雖然在擴張的過程中與外星文明發(fā)生戰(zhàn)爭,不過憑借科技優(yōu)勢,在這些戰(zhàn)爭中帝國死傷人員極少。
事實上,整個帝國每年包括各種原因死亡的人員數量是非常少的,這些綜合因素加直起,讓帝國人口保有量一直是直線上升。
現在帝國人中基數變得龐大起來后,加上一直保持非常高的新生兒出生率,每年的絕對人口增加量是非常大。
在人口結構方面,之前因為合并地球人類,使得以前帝國人口中華人占絕大多數的情況發(fā)生根本性的變化,雖然還能保持華人是最大的民族,但數量己經不占絕對優(yōu)勢。
經過這一百多年的發(fā)展,帝國華人的人口數量又重新占絕大多數了,己經達到65%以上,并且所占比例還在不斷提高,這讓帝國的開國元老們總算是松了口氣,不管如何,在這些元心目中,帝國絕對要以華人為主。
之所以有這樣的結果,這跟華人文化與西方文化本身就存在差異有關,華人一直以來就有多子多福的傳統(tǒng),不管男女,都愿意多養(yǎng)幾個子女。
反觀帝國西方人,他們對于生育完全看自己的意愿,想多生孩子的人所占比例比較少,再加上當時一起遷移到帝國的很多人過了生育年齡,他們在帝國生育的第一代人口數量有限,后期人口增長自然沒那么強勁。
同時,帝國當初安置遷移過來的地球難民時,都是以隨機雜居的形式與帝國民眾居住在一起,所以各民族之間通婚非常普遍。
這中間外心族與華人通婚的自然是最多的,很多混血兒幾代通婚下來,己經完全變成華人了,各民族融合得更緊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