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老三還有丁老二,幾個作坊的大師傅和管事都聚到了一樓的議事廳。
丁薇坐了主位,受了大師傅和管事們的大禮,又散了幾個紅封,這才說起正事。
“三月就是雨季了,到時候足有兩月不能開工。雖然如今時日還早,但該預備的事情也要開始了!
“是,夫人!
眾人應了,兩個主管新城建設的大師傅,第一個開口報喜,“夫人,新城那里已經(jīng)建好九成了,有些地方按照圖紙,雖然有些繁瑣,但如今看來還是夫人睿智,實在是方便許多。特別是上下水和城區(qū)規(guī)劃,將來住進城里的人可是有福了!
“是啊,夫人有空閑一定去新城巡視一番,有些地方還需要夫人指點。”
丁薇聽了很是歡喜,建設了將近四個月,新城就終于要成型了。
倒不是說,石堡如何不好,畢竟也住了這么久,有些習慣了。偶爾站在樓上看看孩子們在天井玩耍,各家各戶吵吵鬧鬧,很有些洞察人間煙火的超然。
但是石堡到底還是太小了,無論是綠化環(huán)境,還是安全性,都不如城池來的好。
所以,搬遷已經(jīng)成了必然,只不過如今還要盡量完善一下新城的硬件設施,務必盡善盡美,這樣住進去才更方便。
“好,過幾日我就走一趟新城!
兩個大師傅滿意了,丁老二惦記木器作坊,就道,“不知道倉庫建好沒有,有些木料可是不能淋雨,就是放在庫房里,還要隔三差五的燒火祛濕氣。地方小了可不成,一定要寬敞,另外還有一些成品木器,也是要妥善保管!
兩個大師傅趕緊應道,“新城那里已經(jīng)建好了,能考量的都考量到了,改日二老爺一起去看看還需要改進什么?”
“好!
“二哥,盡量在雨季之前把庫存的木器都運回東昊售賣,木料也是,分門別類,方便保管。比如需要時常生火干燥的就放在一處,可以搭個爐子,保證爐火不惜!
丁薇提了個建議,惹得丁老二拍手,“好,就該分開放,等我回去之后差點兒一下庫存,看看有多少木料要烘干!
“還有玻璃作坊,到時候肯定要停產(chǎn)的,保管好成品,其余倒不必在乎,雨季之后再開始就好。干果作坊,海鮮醬作坊都要停產(chǎn),倒是鉛筆作坊可以趁著這個雨季,讓百姓百活計領回家里去做。家里有個進項不說,也多攢些存貨!
丁薇一樣樣安排,不時瞟一眼事先寫好的本子,“還有,最重要的就是干柴了,各家都要做飯,一定要在雨季之前儲備足夠!
“夫人放心,”趙管事和陳管事兩個上島大半月,對島上也算熟悉了。聽得這話,就把活計攬了過去,“明日開始,所有不用上工的人就開始打柴了,每家除了自家所用,還要上交二百斤柈子,應該足夠雨季使用了。”
“那就好,”丁薇點頭,“過幾日就是第二季糧食收割了,記得組織巡邏隊,防止野獸禍害莊稼。土人那邊的份額一定留夠了,別因為這事起了紛爭,畢竟他們在島上土生土長,共存共生,對土人和我們都有好處!
“是,夫人。”
眾人都是應了,末了又處置了幾件小事,大門口就傳來孩子們的笑鬧聲,不必說,定然是去逛集市的小分隊回來了。
丁薇神色里忍不住就帶了笑意,囑咐眾人道,“辛苦各位多操勞了,有事??隨時報上來。今日大年初一,暫且回家吃頓團圓飯吧!
“謝夫人!
眾人起身行禮道謝,末了紛紛走了出去。
果然,迎頭就碰到玩鬧得臉色紅彤彤的孩子們往會客廳跑來。
趙管事和陳管事眼見大娃二娃和王家兄弟倆手里拿的東西,穿戴用物雖然不及安哥兒好,但也差不到哪里去,玩鬧時候更是同主子親如兄弟。
他們臉上的笑就更燦爛了,畢竟他們自家的兒女同悅哥兒和晴兒也是年歲相當,有了奶兄弟奶姐妹這一層干系,長大之后,哪怕憨傻愚笨也不怕他們挨餓受苦了。
雖然地處東南,常年四季如春,但冬日的海島比之夏日還是涼爽很多?上,剛剛過了大年,太陽就開始發(fā)威了,顯見就熾熱起來。
但再熱的天氣也擋不住農(nóng)人們對于豐收的喜悅,石堡的田地可不是當初那么少少的一百畝。
千百年來,百姓們的對于土地的熱愛,在這個海島上一樣迸發(fā)開來。
即便白日里做工,晚上也總有人提著鎬頭去幫忙開荒。
不過半年,如今石堡外,除了林地就都是農(nóng)田了,足足有二百多畝。
海島的土地不如大陸肥沃,多半是沙土,種植苞谷和麥子,產(chǎn)量都一般。但種植西瓜,葵花籽或者紅薯一類卻是大豐收。
這一日,為了紀念上島以來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大豐收,所有作坊都歇工了。
島上有一個算一個,包括老人孩子婦人都到了田里,幫忙起紅薯,收葵花籽,割玉米,惹得土人們很是緊張,生怕眾人偷瞞了他們的勞動成果。
好在,管事們公平又公正,糧食一出了田地就立刻把他們的份例劃撥了出去。土人們歡喜的手舞足蹈,唱著眾人都不熟悉的歌曲,把糧食和瓜菜抬回了石堡后邊的山洞。
話說,自從上次海盜攻打石堡之后,他們就把那山洞徹底“霸占”了,再不肯回去原本的老巢。許是覺得這里更安全,也更方便照料田地吧。
剩下的瓜菜糧食,只要是島上登錄在戶籍的工匠都有一份。
或者是一筐紅薯,或者是一擔子苞谷,就是西瓜和葵花籽也都分了一些給孩子解饞。
新城那里也早有馬車送了幾百個西瓜過去,甚至那些沒有戶籍,只辦理了暫住令牌的小商販們都多少分了一些。
整個桃源島都因為這次豐收徹底歡騰起來,丁薇換了半舊衣衫,帶著所有孩子和丫鬟,在田里也跟著忙碌了一日。
黃昏時候,一大家子人坐在石堡頂層,一邊賞景一邊啃西瓜。孩子們累的有些蔫吧,董氏心疼,就道,“下次可不能讓孩子們進田了,曬出毛病就心疼了。不過是些瓜菜,又不缺人手…”
“不成,以后桃源島就是咱們幾家人的根基,他們總要在這里長大,甚至長大之后還要治理桃源島,怎么可能不知道桃源島適合種什么糧食瓜菜?”
丁薇當然也心疼兒子侄子侄女的小臉兒都被曬得有些起皮,但她更知道“嬌慣”兩字的殺傷力,于是硬著心腸,說道,“以后,一年三次豐收季,只要再島上,家里有一個算一個都要參加收割!
“是,娘!
原本還有些委屈的安哥兒,聽得這話更是癟了嘴,大寶幾個卻是鄭重點頭應下。
丁薇親手殺了一個西瓜,大口咬了一口,之后又分給孩子們。
“這是你們今日采摘回來的西瓜,吃起來真是特別甜。你們也嘗嘗!”
孩子們都是學著他的模樣,大口咬了下去,末了都露了笑臉。
“好像真比程大叔從泉州運回來的甜!”
“嗯,好吃!”
孩子們都是驚奇,想想這西瓜出自自己的手,又覺得驕傲得意起來。
丁薇偷偷同董氏對個眼色,都是笑起來。
“還記得那首詩嗎,鋤禾日當午,旱地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記得,我都會背!卑哺鐑黑s緊顯擺,背著小手,搖頭晃腦背了一遍。
“安哥兒真聰明,一字不錯!倍∞焙敛涣呦У目滟潈鹤樱┝瞬诺,“只有經(jīng)歷過種田的辛苦,才能更珍惜碗里的糧食。你們今日親手采摘西瓜,覺得辛苦,但這會兒吃了西瓜也比往常要覺得香甜。這就是一種獎賞,對于勤勞的獎賞。”
孩子們不見得都聽得懂,卻都是點頭。
丁薇也不在多說,“吃吧,晚飯之后,記得把這首詩每人寫五遍,明日我檢查!
“好!”
丁薇哄過了孩子們,就站在了石堡墻邊望向下邊因為收割完畢,而顯得有些斑駁丑陋的田地。許是這里臨近海邊的關系,土壤里摻雜了太多砂礫,算不得肥沃,今日這樣的豐收已經(jīng)是土人們辛勤照料的最好成果了。
倒是希望新城附近那大片的平原是肥沃的土壤,到時候開墾出來種上苞谷和稻米,一年三熟,到時候就算東昊那里一船糧食都運不回來,島上也不怕挨餓了。
西瓜好吃,但不頂餓,孩子們幾潑尿就把下肚兒的西瓜都消化了。
董氏帶著嚷餓的孩子們下樓去整治飯菜了,丁薇想了想就去看云影娘倆。
都說小孩子一天一個樣兒,這話當真不假。
不過是七八日,黎哥兒已經(jīng)從當日那個剛出了娘胎的丑小子長成了白白胖胖的肉團子。
云影頭上扎了頭巾防風,膝蓋上蓋了毯子,抱著只穿了肚兜的兒子坐在床上,熱的是頭上冒熱氣。
丁薇一進屋,差點兒被熱氣掀翻在地,趕緊吩咐撥過來照顧云影的趙嫂子,“快開窗戶換換氣,做個月子,別再熱出個好歹!
趙嫂子也伺候主子一家有一年多了,知道主子脾氣好又隨和,就大著膽子反駁一句,“夫人,不能開窗啊,月子里吹了風要頭疼的!